呵呵,这招现在还在用,到多维博客看,标题不少【与王希哲就薄熙来。。。】
还有什么,与《与曾秀才共舞》《就×××问题与曾节明兄商榷》,有的全是这招,其实就是那几个人,互相炒作
===========================================
当时陈独秀等发起文学革命,反响寂寥,他又“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怎么办?好比做戏,得有“反角”,只好自己撰文反对自己了,何况,使反对言论于己有利的最好办法就是由自己冒名提供反对言论。于是,钱玄同炮制出一封王敬轩来信,刘半农则以编者身份奉答。两信以“文学革命之反响”为题,载于1918年3月的《新青年》。即便如此,也没有引来预期的“反响”。戏还得演下去。6月,刊出一封署名“崇拜王敬轩先生者”的读者来信,作答的陈独秀似乎不知“妄人”王敬轩的来历,但他应知道“崇拜王敬轩者”乃何许人:全信仅两行字,却有三处(浮一大白、崇论宏议、自由讨论学理)为其本人的习用语!7月,钱玄同借批“戴主一来信”(系伪造)来“驳王敬轩君来信之反动”,称“本志易卜生号之通信栏中,有独秀君答某君之语,请足下看看,便可知道半农君答王敬轩君如此措词的缘故。来书中如‘胡言乱语’、‘狂妄’、‘肆无忌惮’、‘颜之厚矣’诸语,是否不算骂人?”躲在黑暗中骂自己,然后对公众说是别人在骂他,并对这种无耻的詈骂感到强烈的义愤,以致回骂起来理直气壮——这也算一种奇观了。
还有什么,与《与曾秀才共舞》《就×××问题与曾节明兄商榷》,有的全是这招,其实就是那几个人,互相炒作
===========================================
当时陈独秀等发起文学革命,反响寂寥,他又“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怎么办?好比做戏,得有“反角”,只好自己撰文反对自己了,何况,使反对言论于己有利的最好办法就是由自己冒名提供反对言论。于是,钱玄同炮制出一封王敬轩来信,刘半农则以编者身份奉答。两信以“文学革命之反响”为题,载于1918年3月的《新青年》。即便如此,也没有引来预期的“反响”。戏还得演下去。6月,刊出一封署名“崇拜王敬轩先生者”的读者来信,作答的陈独秀似乎不知“妄人”王敬轩的来历,但他应知道“崇拜王敬轩者”乃何许人:全信仅两行字,却有三处(浮一大白、崇论宏议、自由讨论学理)为其本人的习用语!7月,钱玄同借批“戴主一来信”(系伪造)来“驳王敬轩君来信之反动”,称“本志易卜生号之通信栏中,有独秀君答某君之语,请足下看看,便可知道半农君答王敬轩君如此措词的缘故。来书中如‘胡言乱语’、‘狂妄’、‘肆无忌惮’、‘颜之厚矣’诸语,是否不算骂人?”躲在黑暗中骂自己,然后对公众说是别人在骂他,并对这种无耻的詈骂感到强烈的义愤,以致回骂起来理直气壮——这也算一种奇观了。
最后编辑时间: 2013-10-11 06: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