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这么说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其婉约就比这青玉案更地道,更上乘了。这青玉案不过是王国维以它来解说他的诗论的“三境界”,而著名罢了。
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摸鱼儿,好就好在,他柔中坚强的骨头!
而青玉案,祝英台,迹近纯婉约,对辛词来说,不过消遣之作罢了。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摸鱼儿,好就好在,他柔中坚强的骨头!
而青玉案,祝英台,迹近纯婉约,对辛词来说,不过消遣之作罢了。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最后编辑时间: 2011-05-17 07: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