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脮脜脫垄   聫藛脫垄隆路鈥毭仿趁惵好淧脙帽脰梅驴脝艗W戮芦脡帽录o脛卯脦氓脣脛脽\鈥灻撁捖宦懊櫭伱B睹久烲脛锚 2021-05-04 09:16:48  [点击:1701]
張英》傳承弘揚民主科學精神紀念五四運動一百零二週年


今天五四,五四運動,一百零二週年,紀念節日。😇

當年五四運動,捍衛中華主權,高舉民主科學,两面先進旗幟!❣️

民主與科學,一體兩面,互補性的,缺一不可!這在當代,無論西洋,還是東方,尤其珍貴。✍️
👏

🤔大凡華人,若有良知,都要堅決抵制,告別假民主、偽科學,摒棄專制獨栽,維護科學真理。抵抗納粹中共,既拯救了中華,也挽救了世界,同時自救生命!☃️

🤓 傳承弘揚,五四精神,民主科學,永恒主題,溫故知新,持續向前。藉此再度紀念,五四運動義舉,102週年之際,三番兩次,節錄重貼,永久提要:緬懷先烈,繼往開來,傳承弘揚,民主科學,振興中華,五四精神!👏


重貼之一📝:

【摘要】 摘自本席,二年前獨‌立‌評‌論舊帖,重貼幾節以下,但願分享「溫故知新」!


作者張英: 張英》紀念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傳承弘揚民主科學精神2019-05-07 16:48:54 [點擊:2076 ]

張英》紀念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傳承弘揚民主科學精神


【寫在前面】

2019五月四日,五四運動一百週年。🤗

紀念偉大的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就是要努力傳承弘揚愛國傳統,追求民主自由與熱愛科學的光輝精神,中華民族真正繼往開來。

五四運動定位,巴黎和會是導火索,首先這是場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風暴,這個基本點必須予以重申。

近百年來,中國普羅大眾,夢寐以求精神動力,主要夢想仍然是「富強」。但表面「富強」後的中國,河山依舊,人事皆非,五四經驗能給予我們甚麼啟示?

五四屆滿百年,反觀今天的中國大陸現狀,中國民主路依然崎嶇,一百年前提出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即民主與科學,仍聚焦於「賽先生監控德先生」的奇怪現象。五四政治運動涵義,溫故知新,行而論道,努力把胡適一百年前「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導向,付諸實踐。這是中國新型革命的再出發起點。處驚不變,莊敬自強!✌️


五四啟蒙未完成的原因,和要完成的理由,值得大家,老中青少,當今四代,深刻反省和探討。


一、巴黎和會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導火索

🤔1919五四運動,從愛國圖強興起,如火如荼,勢如破竹。中華民國,明明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但是,卻在協約國戰勝的「巴黎和會」上,戰勝國的中華民國,卻受到法英意等列強,私相授受日本,反而把戰敗國德國曾武力割地的中國山東青島,竟反被日本帝國的非法強索,迫使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居然受此戰敗國才有的奇恥屈辱,理所當然地激起中國北京新青年帶頭,包括留法學生和三萬多旅法華工,士商工農各階層跟進,全民一致堅決反對,維護本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形成從五四學運,罷課上街示威遊行,演變到六三上海等地罷工罷市,而把五四運動推到高潮。

也就是說,五四運動定位,巴黎和會是導火索,首先這是場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風暴,這個基本點必須予以重申。

至於五四愛國運動,發展至「新文化運動」,告別舊傳統,揚棄舊文化,矯枉過正,那是五四運動的進階版。大凡羣眾運動,有兩重性,不論主流是積極面的進步,還是有瑕疵的消極因素,民主成為民粹窠臼的缺陷。百家鳴放,言論自由,民主行動,正好是多梭角全方位的折射。

日本以當年侵華的所謂「二十一條」,索取戰敗國德國曾在中國山東割地,強詞奪理,片面非法。孰不知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中華民國的「國父」之一、經代議制約會「民選」的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1914早就指示其屬下愛國的北洋政府,堅決拒絕在日本「21條」上簽字,認定日本帝國,這種單方面強悍提出的「21條」,是非法的,故而無效!

中國要求索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主權,但英、法、意主張將德國的利益轉送給日本,美國提出暫交英法意美日五國共管,反遭日本拒絕。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兩項提案: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二十一條》,收回山東權益!堅持主權,維護領土,義正詞嚴,表達婉轉,但提案被否決。如此,巴黎凡爾賽宮「和會」,引起中國人民強烈抗議,爆發五四愛國運動。😴


當時中國代表團成員,有五個全權代表,其中有:擔任團長的外交總長陸徵祥博士、駐美公使顧維鈞博士、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博士、駐英公使施肇基博士、駐比公使魏宸組博士。中國各位代表,依靠本國強大民意支持,南北政府代表團結,一致堅決對外,最終沒人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全都守住愛吾中國底線。👏

這就是說,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會的最後一天,也是全體戰勝國在和約上簽字的一天。在五四運動浪潮衝擊下,中國代表團發表了一項抗議聲明:「山東問題不解決,我們決不在和約上簽字!」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代表團,沒有任何代表,出席最後一天會議,堅持拒絕在巴黎凡爾賽的「和約」上簽字。

中國代表團各位外交大俠,抱定這般愛國情愫,正義凌然,始終如一,團結對外,高風亮節,豐功偉業,歷史會永遠記住他們!

上述巴黎和會中國五代表,全都是受教海洋文化的南方人,也全都是清末留學歐美博士,智勇雙全,雄才大俠,外交界翹楚,傑出的菁英代表,其中竟有四位先哲,還曾分別膺任中央政府國務總理。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值得吾輩緬懷記念。

病殘怪老,殘腦追思,殘手追記,餘在下附20篇,紀念五四運動百年的報道述評之前,先扼述他們的簡歷,凸顯若干英勇往事,還原真相,自然就扯到了一些民國史話,這樣拙文冗長,共約11萬5千字,打成專題「包裹」,祈請大家抽暇,慢慢來瞧,分享消受。■


➤陸徵祥

陸徵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上海市人。1893年,奉清廷派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舘。1899年,與比利時外交官女兒培德結婚。1906年,膺任中國駐荷蘭特命全權大使。武昌起義後,陸徵祥串連一批駐外使臣,聯名電請清帝遜位,還政於民。1912年6月,中華民國第一屆中央政府成立,陸徵祥從駐俄大使奉調回國,首任外交總長、國務總理。1912年底,出任駐瑞士大使。1915年初,復任中央外交總長,直至1919年,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最後堅拒簽字,保持護國英雄氣節,不辱任重使命。

巴黎和會之後,陸徵祥辭外長職,掛冠而去,滯留比利時,專心照顧病妻。培德女士,1926年去世後,陸徵祥看破塵埃,參加天主教本篤會,成為修士,十年後的1935年6月25日,晉鐸神父。1946年5月18日,羅馬教廷,封贈陸徵祥神父,比利時根特聖伯多裸修道院院長榮銜。中國前外長陸徵祥神父,1949年1月逝世後,比利時建立「陸徵祥紀念舘」,後人瞻仰,留方百世!🎐


~~~~~~~~~~~~~~~~~~~~~~~~~~~~~~~~~~~~~~~~~~~~~~~~~~~~~~~~~~~~~~~~~~~~~~~~~~~~~~~~~~~~~~~~~~~~~~~~~~~~~~~~~~~~~~~~~~~~~~~~~~~~~~~~~~~~~~~~~~~~~~~~~~~~~~~~~~~~~~~~~~~~~~~~~~~~~~~~~~~~~~~~~~~~~~~~~~~~~~~~~~~~~~~~~~~~~~~~~~~~~~~~~~~~~~~~~~~~~~~~~~~~~~~~~~~~~~~~~~~~~~~~~~~~~~~~~~~~~~~~~~~~~~~~~~~~~~~~~~~~~~~~~~~~~~~~~~~~~~~~~~~~~~~~~~~~~~~~~~~~~~~~~~~~~~~~~~~~~~~~~~~~~~~~~~~~~~~~~~~~~~~~~~~~~~~~~~~~~~~~~~~~~~~~~~~~

➤顧維鈞

顧維鈞(外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Koo,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上海嘉定人。

顧維鈞,1912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他曾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歷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署理大總統,國民政府駐法國大使、英國大使,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國大使,荷蘭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他被舉世公認,中華民國傑出外交家、法學家,譽為中國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顧維鈞,1919年巴黎和會中華民國五位代表之一。

在參加巴黎和會上,日本政府強蠻要求,以戰勝國的身份接管戰敗國德國,也是戰勝國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顧維鈞為此準備了《山東問題說帖》,力陳中國不能放棄孔夫子的誕生地山東,猶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撒冷,震撼歐美代表,扭轉了輿論形勢並博取列強同情。後由於意大利退出和會,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脅生效而導致和會流產,於是將德國於山東的本有權益割讓給了日本。此時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徵祥,因故暫時離開巴黎。因此顧維鈞實際上暫攝團長職權,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由於顧維鈞在會中毫不退縮,與日本代表牧野伸顯,雙方唇槍舌戰數十回合,完全未居於下風,讓牧野伸顯左右支絀,不能招架。這使與會者震驚,獲得了三巨頭之二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讚賞,連法國總理克里蒙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也佩服。克里蒙梭在其回憶錄上寫道:「顧維鈞對於日本,有如靈貓戲鼠,盡顯擒縱之巧技。」因此顧維鈞獲得「中華民國第一外交官」的美名,國際輿論盛讚。

1920年顧維鈞改任駐英國公使。1921年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之一,參加華盛頓會議。

1922年起,顧維鈞歷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並於1924年和1926年兩度代理內閣總理。1926年10月,顧維鈞代理內閣總理,並署任大總統,1927年1月正式組閣,正式任國務總理,並繼續署任大總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顧維鈞受中國政府委派,參加國際聯盟李頓調查團。不畏日本阻撓甚至生命恐嚇,堅持進入中國東北,實地考察並且獨立進行了許多工作,向調查團提出了揭露日本侵略行徑的長篇備忘錄,對調查團施加影響,為中國爭取利益。

1936年3月,他與厲麟似、王正廷等人,一同被推舉為國際聯盟中國分會——中國國聯同志會理事。

1937年1月21日,國際聯盟行政院第九十六屆會議開幕,中國代表顧維鈞任主席。4月9日,國民政府特派顧維鈞為出席國際聯盟特別大會代表。7月23日,國民政府特派顧維鈞、郭泰祺、錢泰為出席國際聯合會第十八屆大會代表。

二戰前後:1941年4月,顧維鈞被任命為中國駐英國全權大使。在按照慣例徵詢英方意見時,英方長時間未予答覆,原因是英國駐重慶大使寇爾向英國政府建議:最好由一位國民黨高級人士作駐倫敦的代表,而顧不是國民黨黨員。以這件事為起因,在蔣介石的勸說和他人的安排下,顧維鈞才於1942年,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1945年6月26日,中華民國代表團赴舊金山會議,獲得簽署《聯合國憲章》的第一順位,顧維鈞代理宋子文擔任首席代表,成為第一個簽署《聯合國憲章》的人。同年9月,他隨王世傑等人,出席在英國倫敦召開的五國外長會議。

1946年6月,顧維鈞擔任中國駐美大使,對遊說美國支持中華民國政府貢獻甚多。赴美上任前,蔣中正與顧維鈞談話,討論國共問題時顧表示,為實現政治上的統一,使用武力逼和不失為一項辦法。

1947年1月9日,駐美大使顧維鈞在世界問題協會上講演,指責雅爾達協議,使蘇聯重新進入中國東北及東北亞。1月16日,顧維鈞與美國副國務卿艾奇遜會晤,就日本對華賠償等事磋商。2月17日,顧「訪晤馬歇爾商談中美經濟互助」,討論中國財政危機,希望日本賠償早日實行,並提出美國援助中國之五項要求。2月18日,駐美大使顧維鈞在紐約中美工商會議上發表演說,促請美國增加對華援助。6月17日,顧維鈞訪美國副國務卿克萊頓,商討亞洲經濟復興問題;顧提議將「馬歇爾經濟援助歐洲計劃」擴展至亞洲,並提出中國分享日本國內工業資產賠償計劃。6月23日、25日兩天,顧維鈞在華盛頓先後會晤美國助理國務卿索普和國務卿馬歇爾,要求延長5億美元貨款之撥款期,此外至少再提供2億美元貸款,可惜無果。7月3日,顧維鈞致電外交部,已向美國國務院提出貨款具體計劃。8月7日,顧維鈞與美國助理國務卿亞莫爾會晤,顧表示中國同意盡早召開對日和會,惟正式和會須在中國舉行。

1948年8月17日,駐美大使顧維鈞晤訪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催促美國加速接濟軍需物資。在國共決戰到了分出勝負的最後關頭,顧氏選擇了國民黨。他在回憶錄中寫道:「許多中國的自由主義分子確實認為可以同共產黨共事,甚至到了1948年,他們也還是這樣想,以求實現變革,因為他們對當時的政府十分厭惡和不滿。」、 「想不到共產黨人所作所為竟完全背離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我只是認為他們打仗是為了奪取政權……不會象諸如俄國革命時,俄國共產黨人那樣行事……我沒有想到他們竟會走極端,他們的行事竟完全違反我國的傳統和我國的政治哲學。」

1948年9月24日,濟南被中共華東野戰軍攻克。9月29日,駐美大使顧維鈞收到蔣介石致杜魯門的密電,呼籲美國提供特別援助。顧氏感到:「密電措辭極為迫切,語氣近乎告急。」能否爭取到更多的美援,已成為挽救國民黨政權的唯一指望,顧維鈞傾全力遊說美國朝野。1948年9、10月間,顧氏在與訪美的中國財政部長王雲五兩次談話中,主張不惜以國家主權為代價,以求將美國拖入中國內戰。9月,顧對王說:「今後爭取美援不必拘泥於貨幣的形式,而是要求美方派遣軍事技術人員進行支援。重要的是使美國參與我們的軍事行動並得到他們全面合作」;「當我們尋求美國全面援助時,應避免提出我國的主權問題」,因為「美國在本質上並不是帝國主義」。10月,顧再次對王說:「我重申在中國面臨共產黨進攻的嚴重關頭,不必擔心美國干涉或侵犯中國主權的問題。我們應該擔心的倒是美國不願與我們通力合作,唯恐捲入我們的反共鬥爭。不必擔心美國的帝國主義,因為共產黨的叛亂被鎮壓下去以後,美國將非常急於撤退它的人員。」顧氏特地以美國主動撤離菲律賓,恢復菲律賓獨立地位的事實,來證明不必擔心美國侵犯中國主權,以及美國不是帝國主義的論點。顧在美國頻頻發表演講和談話:「中國與中共作戰,這實際上已經是在反抗蘇聯的擴張。」「我們和共產黨戰鬥一天,就意味著為美國和東南亞各國爭取到一天的時間。」此類談話,多不勝舉。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北後,顧維鈞與外交部長葉公超曾代表中華民國,於1954年,與美國磋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顧維鈞1956年從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職務退休,轉任海牙國際法院法官、副院長。1967年,他於海牙退休,赴美定居。

1985年11月14日,顧維鈞於美國紐約逝世,享高壽97歲,葬於有老友孔祥熙、宋靄齡、宋子文的紐約芬克里夫墓園。


~~~~~~~~~~~~~~~~~~~~~~~~~~~~~~~~~~~~~~~~~~~~~~~~~~~~~~~~~~~~~~~~~~~~~~~~~~~~~~~~~~~~~~~~~~~~~~~~~~~~~~~~~~~~~~~~~~~~~~~~~~~~~~~~~~~~~~~~~~~~~~~~~~~~~~~~~~~~~~~~~~~~~~~~~~~~~~~~~~~~~~~~~~~~~~~~~~~~~~~~~~~~~~~~~~~~~~~~~~~~~~~~~~~~~~~~~~~~~~~~~~~~~~~~~~~~~~~~~~~~~~~~~~~~~~~~~~~~~~~~~~~~~~~~~~~~~~~~~~~~~~~~~~~~~~~~~~~~~~~~~~~~~~~~~~~~~~~~~~~~~~~~~~~~~~~~~~~~~~~~~~~~~~~~~~~~~~~~~~~~~~~~~~~~~~~~~~~~~~~~~~~~~~~~~~~~

➤王正廷

王正廷(Who's Who ,1882年9月7日-1961年5月21日),浙江奉化人。

中華民國政治家、外交官、體育活動家,基督教人士,歐美同學會、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創始人之一,湖南省憲法起草人之一。1919年,中國廣州,南方護法政府代表,巴黎和會的中華民國政府五代表之一。

1905年(光緒31年),王正廷應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之請,赴日本留學,並在日本創設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分會。同年7月,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光緒33年),在教會的支援下,王正廷赴美國留學,先在密西根大學學習,後轉入耶魯大學學習法律。1910年(宣統2年)畢業後,進入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學習,專攻國際公法,法學博士。

民國初期的活動: 1911年(宣統3年)10月,王正廷歸國期間,武昌起義爆發,王正廷遂赴湖北省,出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外交司長,負責外交事務。同年12月,在南北議和中,王正廷出任南方代表伍廷芳的參贊。1912年(民國元年)1月,王正廷當選南京臨時參議院的浙江省代表,並當選為副議長。

同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唐紹儀出任國務總理,王正廷出任工商部次長。但同年6月,唐紹儀被迫辭職,王正廷退居上海。此後,王正廷出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幹事。1913年(民國2年),王正廷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副議長。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王正廷從事反袁世凱的活動,但隨著二次革命失敗,逃往中國南方。

參加北京政府的外交活動:袁世凱死後,孫文發動護法運動,獲得王正廷支持。民國6年(1917年)8月,王正廷擔任廣州非常國會副議長。9月,護法軍政府成立,王正廷署理外交總長。1919年(民國8年)巴黎和會召開,王正廷作為護法軍政府代表,同北京政府代表陸徵祥、顧維鈞、施肇基、魏宸組等人,一起組成中國代表團參加和會。《凡爾賽條約》使日本繼承了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的舊有權益,在中國代表團中,王正廷極力反對此條約。結果,隨著五四運動爆發等國內情勢變化,中國代表團全體拒絕簽署《凡爾賽條約》。

他歸國後,護法軍政府內部發生矛盾,波及王正廷,被迫下野。1921年(民國10年),他調任北京的中國大學校長。同年5月,王正廷被任命為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的仲裁員。1922年(民國11年)3月,王正廷被北京政府任命為魯案督辦,負責就山東半島的懸案同日本進行交涉。同年11月,王正廷在汪大燮內閣中署理外交總長。1922年12月,至1923年1月,王正廷曾短期代理國務總理。1923年3月,王正廷被北京政府委以中蘇交涉事務,任至1924年(民國13年)3月為止,為解決中蘇兩國之間的懸案盡力。經過王正廷的努力,在繼其後任的顧維鈞任內,1924年5月中蘇協定締結,兩國恢復邦交。其後,王正廷歷任北京政府的外交總長、財政總長。

國民政府的外交活動:1928年(民國17年),王正廷轉入南京國民政府,任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同年6月,王正廷任外交部長兼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任內,王正廷負責濟南事件的事後處理,同日本進行交涉。但交涉極其困難,而且中國普通國民對於向日本妥協也激烈反對。同年12月,南京發生中國民眾遊行,王正廷在南京的住宅遭到破壞。最終,1929年(民國18年)3月28日,中日兩國締結協定。

在擔任外交部長期間,王正廷展開了同帝國主義各國的條約改定運動,力圖改正關稅條件,廢除領事裁判權。這些目標未完全實現,後任外交部長繼續開展了此項工作。王正廷任內在關稅條件的改正方面取得一定成果。1931年(民國2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王正廷同日本進行交涉。9月28日,被九一八事變激怒的南京及上海學生遊行隊伍毆打王正廷,致使其受傷,王正廷遂辭去外交部長職務。同年12月,王正廷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4屆中央執行委員(後來第5屆任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第6屆任中央執行委員)。此後,1936年(民國25年)8月至1938年(民國27年)9月,王正廷任中國駐美國大使。

王正廷的體育事業: 1913年,王正廷代表中國,與日本、菲律賓共同組成了亞洲第一個國際性體育團體——遠東體育協會,並於同年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辦了第一屆遠東運動會。1915年,他成為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的主要組織者之一。1921年,他擔任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會長、華東地區裁判委員、大會裁判執行部主任等職務。1922年,王正廷當選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他是中華民國第一位、遠東第二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當時,他和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會長張伯苓(自1922年該會創立任至1924年該會合併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是中國體育界的首要人物。

1924年,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與中華體育協會合併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1931年被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為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中代表中國者),王正廷被推選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主席董事(名譽會長張伯苓、名譽主任幹事沈嗣良)。1933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王正廷繼續當選為主席董事。1935年,該會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取消會長一職,主任幹事改為總幹事,張伯苓、王正廷、沈嗣良繼續擔任負責人。1948年,該會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王正廷當選該會理事長,江良規當選總幹事(未就任,改由郝更生擔任總幹事)。1949年該會遷往台灣,王正廷未赴台灣,乃由郝更生總幹事代理事長職務。1954年,郝更生出任理事長,江良規出任總幹事。

1927年8月,王正廷擔任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遠東運動會會長及競賽委員會委員,但因從事外交工作而無法趕回上海,乃托副會長張伯苓代為主持;同年9月他趕回上海,觀看了此次運動會的棒球比賽,並親自簽寫此次運動會的各種獎憑。

1933年,王正廷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主席、董事。1932年5月,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其間舉行了執行委員會議,王正廷率中國代表團抵制了日本將滿洲國拉入遠東運動會的企圖,日本遂在無中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勾結菲律賓解散了遠東體育協會。王正廷對此發表聲明稱,「此次日本勾結菲律賓及少數會員,非法解散此二十餘年歷史之遠東運動會,我國決不能承認。」

1932年,王正廷推薦、組織並資助中國運動員劉長春參加第十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提出為祖國爭光的口號。1936年和1948年,王正廷先後作為中華民國體育代表團總領隊,率團參加第十一屆、第十四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王正廷的晩年:結束了中國駐美國大使的任期後,王正廷實際上從政界引退。抗日戰爭結束後,王正廷歷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交通銀行董事、菲律賓交通銀行董事長、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正式名稱為太平洋保險公司,又稱太平洋產物保險公司,1943年創立,1949年被中共上海市軍管會接收)董事長等職務。王正廷晩年,遷居香港。1961年5月21日,王正廷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

➤施肇基

施肇基(Alfred Sao-ke Sze,1877年4月10日-1958年1月3日),江蘇省蘇州府吳江縣人,笠澤施氏。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1919巴黎和會中華民國五代表之一。

施肇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隨同中國駐美國公使楊儒赴美,任翻譯生,入華盛頓市立中心中學學習。1897年,伍廷芳代楊儒為駐美公使,施肇基升任隨員,旋辭職入康奈爾大學學習,獲文學碩士。

1899年,楊儒出任駐俄羅斯公使,將施肇基調來聖彼得堡,並委其以參贊身份,隨同赴荷蘭海牙,出席國際和平會議。其後,施肇基返美繼續學業,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

1905年,施肇基博士回國,步入舞台:入湖廣總督張之洞幕,隨同端方、戴鴻慈出使各國考察憲政,回國後被保舉為道員。之後歷任郵傳部、吉林省、外務部各職。辛亥革命爆發後,清駐美公使張蔭棠辭職,施肇基博士被任命為駐美國、西班牙和秘魯公使,未及赴任,清廷已垮台。

施肇基老練,妥善處理伊藤博文案: 1908年至1910年,施在吉林任職,任內老練妥善地處理了伊藤博文遇刺案。

1909年10月,為解決日俄兩國戰後爭端及共同瓜分中國東北利益,前任日本首相、韓國統監伊藤博文,乘火車前往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總長科科夫佐夫談判。26日上午抵達哈爾濱站時,被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槍擊身亡。事發後施肇基立即要求電報局停發所有電報,全面控制消息。同時急電北京外務部,建議在案情調查清楚之前絕不發表任何聲明,「若有人問及此事,政府千萬不可有『保護不周』之道歉語句,貽日人以口實。」施並積極跟進日俄審訊,錄獲安重根供詞之後,親自以英文草擬新聞通稿,交由北京英文媒體刊發。待到各報陸續刊登之後,施肇基方才恢復電報局正常發報,從而佔據了話語權的先機,令日本人「對我報導無法辯駁,故日方對此案迄無抗議」,為國家化解了一場可能的外交危機。

施肇基,1919年,也堅拒在巴黎凡爾賽「和約」上簽字。1912年3月,施肇基入唐紹儀內閣,任交通總長,及財政總長,不久因病辭職。1914年至至1920年,施肇基任駐英國公使,其中並與外交總長陸徵祥、顧維鈞(駐美)、王正廷(廣州政府代表)、魏宸組(駐比)等人,及秘書朱佛定組成中國代表團,出席1919年巴黎和會。會後,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出賣山東的和約上簽字。

施肇基是公認的資深外交官: 1921年,施肇基赴任駐美國公使,並以首席代表身份,率領顧維鈞、王寵惠爲全權代表,餘日章、蔣夢麟爲國民代表,朱佛定爲秘書的中國代表團,出席華盛頓會議。之後至1929年,除了曾於1923年短暫回國代理外交總長之外,一直擔任中國駐美最高使節。

1929年至1932年,他再次任駐英公使,並任駐國際聯盟中國代表。施肇基照會國聯秘書,國際聯盟中國全權代表。1931年9月21日,九一八事變第三天,中國駐國際聯盟代表施肇基照會國聯秘書長埃里克·德拉蒙德七世爵士(時譯德蘭孟),委婉表達:「我國軍隊及人民,因遵守本國政府命令,對此強暴行為,並未抵抗,以避免任何可使情勢擴大之舉動」。

1932年至1937年,施肇基再任駐美公使,1935年中美兩國外交關係升格後,任駐美特命全權大使。

1937年,辭職回國,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隱居上海。1941年,施肇基赴美,歷任多職,其中包括聯合國中國代表團高級顧問。

1954年,施肇基因腦溢血逐漸淡出外交舞台。1958年1月3日,病逝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享年81歲。


(施肇基長子施思明,亦為中國著名外交家。施思明,1908年4月5日,生於中國天津,在施肇基任駐英國大使期間,隨父移居英國,就讀於溫切斯特公學,後於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34年,施思明返回中國,參加中國醫學會上海支會,並與1936年被選為上海支會總行政秘書。1937年抗戰爆發後,施思明進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負責實施美國租借法案的工作小組。1941年後,施思明前往美國,出任國民政府時任財長宋子文的機要秘書,並繼續參與租借法案對華實施。施思明參於預備會議,即舊金山會議(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二戰即將結束之際,他以中國代表團組員及醫學專家身份,出席了在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成立大會。施思明早年,世界衛生組織創始人之一,並曾出任聯合國醫監。施思明博士,1998年10月27日,病故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郊的長老會醫院(Presbyterian Medical Center),享年90歲。)


~~~~~~~~~~~~~~~~~~~~~~~~~~~~~~~~~~~~~~~~~~~~~~~~~~~~~~~~~~~~~~~~~~~~~~~~~~~~~~~~~~~~~~~~~~~~~~~~~~~~~~~~~~~~~~~~~~~~~~~~~~~~~~~~~~~~~~~~~~~~~~~~~~~~~~~~~~~~~~~~~~~~~~~~~~~~~~~~~~~~~~~~~~~~~~~~~~~~~~~~~~~~~~~~~~~~~~~~~~~~~~~~~~~~~~~~~~~~~~~~~~~~~~~~~~~~~~~~~~~~~~~~~~~~~~~~~~~~~~~~~~~~~~~~~~~~~~~~~~~~~~~~~~~~~~~~~~~~~~~~~~~~~~~~~~~~~~~~~~~~~~~~~~~~~~~~~~~~~~~~~~~~~~~~~~~~~~~~~~~~~~~~~~~~~~~~~~~~~~~~~~~~~~~~~~~~

➤魏宸組

魏宸組(1885年-1942年8月),湖北省江夏縣人。

清朝法政通榜舉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遊學畢業進士。中國民主革命家、外交官,1919巴黎和會,中華民國五代表之一。

1903年,魏宸組和吳祿貞、李書城在武昌秘密組織花園山聚會進行反清。1903年12月,清政府選派魏宸組赴比利時留學。1905年,魏宸組在比利時會見孫文(孫逸仙),後組織留學生加入同盟會,和法國巴黎的石瑛、吳稚暉,均為歐洲同盟會核心幹部,魏宸組負責聯絡留學法國、比利時學生。


【張英按註】

(一)1905年1月,留比學領魏宸組出面,邀請正在英國倫敦的孫逸仙先生,來比利時參訪,布魯塞爾座談。接著魏宸組等,陪孫文先到了德國柏林,與留學德國的中國莘莘學子,見面座談,然後陪他去了法國巴黎,再回到比京布魯塞爾,經過三個多月這樣的歐洲串聯,醞釀探討,決定由孫文為首的興中會發起,首先在比京成立了反清建國的「中華大同盟」。

(二)這意味著,還原115年前歷史真相:反清的革命的「中華大同盟」,1905年三月,先在歐洲比京成立了,主要發起人有:孫文、魏宸組、吳稚暉和石瑛等先進。半年之後,1905年8月20日,才在日本東京,孫文(孫逸仙)為首的中興會,與黃興(黃克強)、譚人鳳、宋教仁、劉揆一等主要代表的華興會,陶成章、章炳麟、徐錫麟、秋瑾等代表的光復會,以及17省代表,一百多人大會,正式成立了「中國大同盟」。制定了同盟會綱領,十六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大會推選,孫文為中國同盟會總理,黃興為協理(副總理),章炳麟等為幹事。並責成經學大師章炳麟(章太炎),擔綱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總編。大會以後,孫文、黃興、章炳麟等先哲,彙編《革命方略》系列,組織建設同時,加強輿論導向,文武雙桿齊全。

(三)在東京的同盟會成立大會上,除了同盟會《章程》,乃黃興起草外,孫文作的同盟會《宣言》、《對外宣言》,初稿正好是三月,歐洲比京超前成立的「中華大同盟」,討論形成,魏宸組起草的。

(四)魏宸組民國成立後的事跡。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魏宸組任南京臨時政府內閣外交部次長,當年2月他充任迎袁世凱南下就職總統的歡迎員。後來,魏宸組任唐紹儀內閣的國務院秘書長。1912年11月22日,魏宸組被派任中國駐荷蘭大使。1919年1月至1921年8月,魏宸組擔任中國駐比利時公使。1919年,魏宸組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巴黎和會,自始至終,堅持拒絕在《凡爾賽對德和約》上簽字。1921年至1925年,魏宸組擔任中國駐德國公使。1925年11月25日,魏宸組擔任督辦全國鐵道籌辦。1937年1月7日,至1938年,國民政府任魏宸組為駐波蘭特命全權公使。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魏宸組回國。1942年8月,上海逝世。(另有傳說,據魏宸組家人講,魏老爺子1946年還健在,當年8月上海,主持其次子魏卜生與蔣百里四女蔣華的婚禮!)

魏宸組的遺體,葬於青山建設鄉魏家村,入土為安。2011年,在石門峰名人文化公園,修建了他的衣冠塚,永遠紀念。


~~~~~~~~~~~~~~~~~~~~~~~~~~~~~~~~~~~~~~~~~~~~~~~~~~~~~~~~~~~~~~~~~~~~~~~~~~~~~~~~~~~~~~~~~~~~~~~~~~~~~~~~~~~~~~~~~~~~~~~~~~~~~~~~~~~~~~~~~~~~~~~~~~~~~~~~~~~~~~~~~~~~~~~~~~~~~~~~~~~~~~~~~~~~~~~~~~~~~~~~~~~~~~~~~~~~~~~~~~~~~~~~~~~~~~~~~~~~~~~~~~~~~~~~~~~~~~~~~~~~~~~~~~~~~~~~~~~~~~~~~~~~~~~~~~~~~~~~~~~~~~~~~~~~~~~~~~~~~~~~~~~~~~~~~~~~~~~~~~~~~~~~~~~~~~~~~~~~~~~~~~~~~~~~~~~~~~~~~~~~~~~~~~~~~~~~~~~~~~~~~~~~~~~~~~~~

➤朱佛定

朱佛定,1919巴黎和會中華民國代表團秘書。人們大多讚美巴黎和會,中華民國五位全權代表,愛國熱忱,智勇雙全,孰不知還有第六位朱佛定,任代表團「秘書」,實際作用也很重要。

朱佛定(1889年3月16日-1981年7月13日),江蘇江陰人。(清光緖十五年二月十五日,生於江蘇江陰城內高巷。)

朱佛定,中國著名法學博士、外交家、教育家、作家、書法家;鄧傳楷之大姑父。畢業於蘇州高等學堂,欽命獎給舉人,授職大清朝廷中書科中書,昇入京師大學堂深造,旋負笈歐洲,對各國政治之沿革所得甚豐,而待人接物訥訥然,不以名流學者自詡。在臺期間,曾擔任江陰旅臺同鄉會會長。退休後以書法自娛,享高夀93歲。

朱佛定子女很多。長子朱徽章;長女朱以蘋,長婿上將空軍總司令、駐約旦大使陳衣凡;次女朱以莘,次婿為外交官,是首任駐德國全權大使、教育部長程天放博士的侄子;侄子朱堅章,著名法學博士、政治學學者、教育家。


朱佛定大事年表:

1914年,京師大學堂(曩日北京大學)畢業,部派留學法國、瑞士,獲巴黎大學法學碩士、日內瓦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時,任中國代表團施肇基代表秘書;中國代表團敢在出賣山東的不平等條約面前拒絕簽字,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當時中國代表團成員有五個全權代表,其中有擔任團長的外交總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組。巴黎和會之際,北京爆發五四運動。

1919年7月至1923年,巴黎和會後,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二等秘書。

1921年11月11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中國九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國際會議。中國政府時值顔惠慶內閣,派出施肇基、頋維鈞、王寵惠三人爲全權代表,餘日章、蔣夢麟爲國民代表,朱佛定爲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秘書,中國通過條約收回了山東半島主權和膠濟鐵路權益。當時共130多人組成的龎大代表團出席。原計畫還有廣州政府外交次長伍朝樞為代表,但是孫中山不承認北京政府,要求自派不遂,伍朝樞未赴。

1923年,美國卸任回國,在北京任中國外交部通商司司長。

1925年3月,任中國特命考察歐美各國與日本政治經濟全權專使團首席秘書。專使團成員有:專使:徐樹錚上將;軍事組:諸其祥中將、宋子揚中將、劉桌彬少將、孫傑少將、韓振先、李鼎、司可莊、諸哲文、韓輝榮;政治組:翁克齋、林子峰、張文軒、董世五;秘書組:朱佛定通商司長、王聰彝、薛觀瀾駐英秘書、汪延熙、蔡增基等。

4月上旬至法國,大受法國當局的歡迎。白裏索中將負責接待。5月上旬至英國倫敦,徐樹錚專使在「皇家學院」演講兩小時「中國音樂的沿革」,聽講者300餘人。5月26日至瑞士。6月3日至義大利,6月4日在意酋辦公室,專使徐樹錚、墨索里尼相對坐談,朱佛定任翻譯,與巴白力區中將對面立,竟傾談兩小時。6月21日至德國。蘇俄外交部派交際司長到捷克京城迎接、陪同專使團,當時專使團只有徐樹錚、諸其祥、朱佛定、薛觀瀾四人,訪晤史達林、托洛斯基。7月18日專車抵莫斯科站,蘇俄政府要員全體到齊,月薹上2000名紅軍儀仗隊,軍樂悠揚。據當時中國駐俄公使李家鏊說:「蘇俄係以元首禮迎接。」專使團住莫斯科最考究的建築,壁上所掛都是拉菲爾的名畫。照料專使團的是特務機關長耶覺逹,他陪專使團到各處參觀。當晚齊翟林外長在外交部設宴,除齊氏佩寳星穿燕尾服外,其他蘇俄顯要均服布褐過膝,系腰帶、著長靴。史達林也如此。他在宴會中坐第八位,吃得非常香甜,也不與左右交談。是晚蘇俄政府又擺宴,上不同的名酒七道,菜餚之精爲其它國家所沒有的,36種菜式與飲料,宴罷已近午夜一時,齊翟林又邀徐專使至其官邸,暢談通宵。8月3日至比利時。8月9日至荷蘭。進10月,歐洲考察結束,專使團由法國乘船越大西洋去美國。徐樹錚在船上的一次晚餐時突然對全團人員說:「我有一個上聯,只有四個字,『開公事房』,你們誰能給對出來?」眾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對聯,不知何意,一時無人說話。徐樹錚說:「你們倒過來讀呀。」於是大家都笑。朱佛定對出「了私情案」,倒讀爲「案情私了」,徐樹錚說對得不錯,因為朱佛定是法律出身,徐又說他「你是三句話不離本行」。10月中旬赴紐約,寓五月花飯店,並至華盛頓晉見柯立芝總統。11月上旬赴東京,寓帝國飯店,並晉見日皇夫婦、首相、外相。11月中旬由日返上海,黃金榮、杜月笙等均登天津丸輪船迎迓。樹錚甚自矜,欲著上將禮服登岸。朱佛定諫曰:「今將軍以考​​察專使回國,專使文職也,故著常服為佳矣。」樹錚不懌,勉從之。孫傳芳自南京赴上海專誠迎於岸上,12月17日共趨訪張謇於南通。

1928年4月18日-1929年3月21日,任國民革命軍李宗仁之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少將秘書長。

1928年12月,北伐戰爭後,任上海法政大學(翌年更名私立上海法政學院)教務長。

1931年,任桂系中國國民黨革命同志會秘書部主任。

1931年6月,私立上海法政學院校董會加推孔祥熙、魏道明、錢永銘、杜月笙、朱佛定等為院董。

1936年6月-1938年2月10日,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兼省立廣西大學校長,廢副校長制,改設秘書長,並設立校本部,以資統轄各學院。省府任命朱佛定為廣西大學秘書長兼文法學院院長(校本部)統轄各學院,朱佛定成為實際上的廣西大學校長。時是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三氏不可缺少之智多星。

1938年2月10日-10月24日,蔣介石任命朱佛定為安徽省政府委員、秘書長,實際代行李宗仁(因忙於抗日戰事)的安徽省政府主席職務。

秘書長職責範圍:(1)審核下級不能決定的文稿;(2)秉承主席命令,指導省政府各機關職務的分配;(3)協助主席監督指導考核所屬各機關的工作;(4)對重要案件的處理方法提出擬議供主席決定;(5)對重要新提案提出擬議供主席決定;(6)根據法令、規章、制度,以省政府名義批發有關檔;(7)根據主席的指示或決定批發有關文件;(8)臨時處理因時間緊迫來不及向主席呈報的事項,但事後必須補報;(9)對中級公務員的任免提出擬議;(10)承主席之命處理本機關經費開支事項;( 11)指導監督時間性強的重要統計資料的編制;(12)指導監督考核省政府人事管理機構及其人員的工作情況;(13)辦理機要文件;(14)籌畫及辦理各種重要會議的召開;(15)隨時提請主席注意的重要事項;(16)主席交辦事項;(17)其他應由秘書長管理的事項。

1938年6月12日,安徽省懷寧被日本攻陷,6月27日省府從六安遷立煌,在職員紛紛離去的情況下,省府秘書長朱佛定與建設廳長蔡灝、財政廳長章乃器堅守崗位。

1938年7月9日-10月24日,就任安徽省政府代主席。

1938年10月24日-1943年9月,連任安徽省政府委員、秘書長。

1938年12月1日,安徽省政治軍事幹部訓練班(第五戰區安徽省戰時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幹訓班)在立煌古碑沖開學,專題講座兩小時,朱佛定講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國的民主運動」時,大家全無倦意。

1941年12月26日,安徽省政府設立安徽省抗戰史料徵集委員會,該會聘朱佛定等16名委員組成,從事抗戰史料的徵集,編纂《史料叢刊》、《史料長編》、《史料提要》、 《史料索引》。

1942年,安徽省政府設計考核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

1943年9月-1945年8月,立煌縣古碑沖黃集省立安徽學院(現安徽師範大學)首任院長。

1945年,安徽學院(現安徽師範大學)編譯委員會《世界月刊》(期刊)主編。

1945年10月25日10時,出席臺北公會堂(今台北市中山堂)舉行臺灣地區接受日本臺灣總督兼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投降之受降典禮。

1945年11月2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參事。

1947年,4月24日魏道明出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邀朱佛定赴臺,任國民政府典試委員會試務處主任秘書。

1947年4月29日,行政院第785次會議任命朱佛定為首任臺灣省政府委員。

1947年5月15日-10月14日,代理臺灣省政府民政廳首任廳長。

1947年10月14日-1949年12月15日,臺灣省政府委員兼台灣省民政廳首任廳長。此時的民政廳除掌理一般民政外,尚包括衛生、營建、地政、兵役、山胞行政、戶政等,是名副其實的首席廳,其職權相當於省長。

1949年12月22日-1950年3月31日,代總統李宗仁委任朱佛定爲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政務委員會委員。公署設於臺北介壽館(今中華民國總統府(台北)廰舍),下轄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四省。

1950年3月31日,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頋問。

1958年前後,任總統府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秘書長。

1963年12月,奉教育部令,私立大同商業專科學校董事會准予備案,首屆董事為朱榮貴、程傑慷、朱威廉、朱佛定、周友端、林歡邦、張致祥、朱春、唐秉玄等九人。

1965年9月13日-1973年8月1日,臺灣彰化市大埔段19之6號成立私立建國商業專科學校第一屆董事會,推舉創辦人馬繼先為董事長,聘請朱佛定為首任校長。

1965年11月9日-28日,第五屆全國美展在歴史博物館展出,書法篆纇刻得奬者:李光啟、朱佛定、卓補林、張金奎。
1968年1月,《景印江陰縣誌》主要發起人之一,親自作序,第一編撰、出資人,時80歲。

1981年7月13日,逝世於臺灣。享高夀93歲。



【待續】


----------------------------------------------------------------------------------------------------------------------------------------------------------------------------------------------------------------------------------------------------------------------------------------------------------------------------------------------------------------------------------------------------------------------------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