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所跟帖: 脮脜脫垄 脥脝陆茅录o脛卯脦氓脣脛脽\鈥灻撀懊櫭劽得勊喢陈得脢枚脭u   2021-05-04 10:26:57  


作者: 脮脜脫垄   聫藛脫垄掳麓隆赂麓貌碌鹿驴脳录脪碌锚隆鹿赂陆脥玫驴碌脦脛脳路脣录碌驴脛卯 2021-05-04 10:51:07  [点击:1650]
【續前】張英按「打倒孔家店」,附王康文追思悼念 !


~~~~~~~~~~~~~~~~~~~~~~~~~~~~~~~~~~~~~~~~~~~~~~~~~~~~~~~~~~~~~~~~~~~~~~~~~~~~~~~~~~~~~~~~~~~~~~~~~~~~~~~~~~~~~~~~~~~~~~~~~~~~~~~~~~~~~~~~~~~~~~~~~~~~~~~~~~~~~~~~~~~~~~~~~~~~~~~~~~~~~~~~~~~~~~~~~~~~~~~~~~~~~~~~~~~~~~~~~~~~~~~~~~~~~~~~~~~~~~~~~~~~~~~~~~~~~~~~~~~~~~~~~~~~~~~~~~~~~~~~~~~~~~~~~~~~~~~~~~~~~~~~~~~~~~~~~~~~~~~~~~~~~~~~~~~~~~~~~~~~~~~~~~~~~~~~~~~~~~~~~~~~~~~~~~~~~~~~~~~~~~~~~~~~~~~~~~~~~~~~~~~~~~~~~~~~

五四100週年反思從打倒孔家店到儒學復興


蕭峰、黃宇翔
亞洲週刊
封面專題
2019年5月12日第33卷18期


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反思,當年「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被顛覆,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二三十年間,從民間到官方,儒學正以驚人的速度復興,成為今天中國思想界的思想泉源,也成為民間流行文化的重要載體。現代中華儒學的真諦,在於追求社會的和諧,揚棄馬列毛的階級鬥爭與你死我活的鬥爭,回歸《禮運大同篇》所渴望的小康與大同的世界,追求一個和諧的、圓潤的天地。


一百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追求民主與科學


近年流行的讀經班:被視為儒學復興的表現(圖:中新社)

五四運動百年紀念展:溫故知新(圖:中新社)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紀念,當年「打倒孔家店」的五四口號,對儒家文化的不滿,發展為對「吃人的禮教」的大批判,也成為日後中國共產黨「破四舊」與文革的伏筆。但歷史的諷刺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二三十年間,從民間到官方,儒學正以驚人的速度復興,成為今天中國思想界的思想泉源,也為民間流行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官方在馬列毛的意識形態退潮之後,回歸儒家文化的基本,要發展「小康」社會,並且推動一帶一路,更有瞄準「世界大同」的企圖心,展示歷史的弔詭,正將一百年前所否定的思想,起死回生,復活為當前的主流的生活方式,勢將影響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

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被視為一場思想史的運動,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思想源流作出反思,但肯定也出現一些過激與簡單粗暴的論述,包括對傳統文化與儒家思想的「一刀切」反對。不過,隨著歷史的沉澱,一百年後的中國,卻見證儒學的復興,讓被顛倒的顛倒回來。

現代中華儒學的真諦,其實在於追求社會的和諧,揚棄馬列毛的階級鬥爭與你死我活的鬥爭,嚮往天人合一的圓融境界,在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自己的關係裏,都追求一個和諧的、圓潤的天地。這也填補了共產主義退潮後的思想真空。《禮運大同篇》所渴望的小康與大同的世界,都成為今天中國改革的標竿。

在五四運動爆發後兩年,中國共產黨於一九二一年在上海誕生,伴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冒起,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學備受衝擊,在文革更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但文革的禍害,在一九七八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予以糾正與批判。今天中共治下的神州大地,市場經濟非常發達,馬列主義已難以解釋中國的變化,中共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呼喚「儒學復興」,作為民族主義的旗幟,也作為重建公共道德的精神支柱。儒學為解釋中國發展提供理論資源。

同時,民間儒學也發展蓬勃,讀經班、背經典的運動在民間如雨後春筍,各電視台也紛紛舉辦「中華詩詞比賽」,「國學熱」、「儒學熱」以至「陽明學熱」此起彼落,「儒學復興」已成為今日中國的時代精神,「儒學復興」在官方提倡與民間自發齊頭並進中,告別「打倒孔家店」的時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言談之間,多次以儒家為首的中國文化作為思想資源,習近平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就包括了「全國建成小康社會」,運用「小康」這個儒家傳統概念,解釋當今中國的發展情形。習近平也改變了過去中國領導人改革開放以後,對儒學的尷尬處理局面,大力提倡儒學,以至於明代興起的「陽明學」,王陽明「知行合一」的金句也成為習近平的「口頭禪」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儒學學者、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也成為中南海的入幕之賓,為中央政治局講課《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了中國領導人對儒學的高度重視。

中央領導人對儒學重視,地方官員也上行下效,被視為習近平親信的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政貴州時,就為「貴陽孔學堂」增建「陽明館」,以紀念儒家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除此以外,民間的儒學機構近年間更紛紛推出,「成人禮」這些古老儀式、「讀經班」亦大為風行。出自台灣的讀經旗手王財貴也在中國大陸深受歡迎,國學名家南懷瑾也在杭州設有「太湖大學堂」,香港的國學名師霍韜晦也在肇慶創立「抱綠山莊」,各種國學、儒學機構紛紛在十數年間在中國大陸拔地而起,根據《二零一八│二零二四年中國國學培訓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諮詢報告》,中國國學相關的企業亦已經有四千零二十三間,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也至少有五百億人民幣(約七十六億美元)。


儒學成為安身立命之鑰

中國國學、儒學學習者眾多,儒學在學習者眼中被視為安身立命、尋找信仰的鑰匙。孔陽國學工作室在二零零六年,由吉林大學博士朱翔非創立,在香港也有分會,現就讀於香港大學的學員鄭舒升就認為宋儒程頤所說「觀雞雛,此可觀仁」的工夫使他獲益良多,這種「仁愛」工夫要求學員想像手中有一隻剛出生的小雞,當生出保護之心時,就會在「內心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愉快、溫暖的感受和淡淡的喜悅」 ,鄭舒升說「儒學使她獲得了『永恆的快樂』」,了解到她與歷史上的古聖先賢有著同樣的追求,她找到自信的來源,達到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的境界。

高中老師鞠傑同樣是孔陽國學工作室的學員,她學習儒學數十年,她說學習儒學之前,自己的本性因為社會習染而隱沒不見,幾乎失去了「直」,正是儒學把她的「生命重新挽回」。她認為學習儒學後,感受到學生被她所感染,對於學習產生更大的敬意、更專注,師生關係也更融洽,可見儒學在當代中國被視為一種人的信仰,能鍛鍊人的意志,以及陶冶性情。
五四運動改變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除了現實政治上使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憤而離席,使「山東問題」變成懸案,五四運動更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起點。胡適把自由主義、杜威的實用主義介紹到中國,陳獨秀、李大釗把共產主義介紹到中國。西方各種主義、思潮在中國蔚為風行,相形之下,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就被「全盤西化」的風潮壓制下去,魯迅批之為「吃人的禮教」。


陳伯達提「打倒孔家店」

但「打倒孔家店」的說法並未見諸於五四運動時代的旗手陳獨秀、胡適等人,五四一代人物雖然懷疑、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但胡適也不過是說「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主張重新發掘中國文明的精神。這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懷疑也被中國共產黨所繼承,在一九三七年毛澤東文膽陳伯達才發表的《論五四新文化運動》正式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說法。

中共以「五四之子」的形象自我宣傳,把五四精神歸結為「愛國與進步」、「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而拋棄了「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賽先生」(Science,科學)的提法,「打倒孔家店」這句口號也成為了所謂「進步」、「反封建主義」的化身。在中共建政後,「打倒孔家店」才成為思想界主流之一,更成為國家執政方針,中共第一任領導人毛澤東就多次發表批判儒家、推崇法家、秦始皇的言論,晚年更有詩作寫道:「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明確地反孔、尊法家。文化大革命時期,「打倒孔家店」就為一大標語,其中「破四舊」、「立四新」更是把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幾近徹底改造,幾乎將中國的宗族社會連根拔起。

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後,崇尚叢林法則、競爭至上的「狼性文化」也成為社會主流,道德滑坡每況愈下,二零一一年的小悅悅事件,十八名路過途人見死不救,就反映著中國社會冷漠、缺乏道德的社會現狀。中國官員貪污、腐敗嚴重,中國遊客在國外沒有公德心的行為亦是臭名昭彰,中國「禮儀之邦」的傳統似乎蕩然無存,中國的道德水平亟待重整。

與此同時,中共官方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已經在中國社會沒有太大影響力,階級鬥爭、世界革命的話語不可能再提。去年暑假參與佳士工運的北京大學等學生也被監視居住,集體讀《資本論》、《毛澤東選集》也成為禁忌。於是,儒家倫理就成為中國官方作為政權合性的主要來源。習近平執政以來,對黨員的道德水平也達到了歷史新高,二零一二零年習近平就提出《中央八項規定》,二零一四年更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提法,對於黨員、官員的私生活管理到無微不至的程度,宴會、酒席都被納入監管的範圍之內。

長期研究儒學的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鄭宗義就認為,這些要求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而是受到儒家思想影響而作的要求:「反貪污,最後真的想回到三零年代劉少奇所說的共產黨員的道德修養,習近平的反貪是真的想教育共產黨員你需要有些道德修養,例如現在開會的時候不淮飲酒,不只官員貪腐問題而不准喝酒。」

鄭宗義亦認為強調黨員的道德修養傳統不是源於蘇聯,而是中共自行發展出來的,而弔詭之處是這些做法的思想根源又往往源於儒家:「三十年代,劉少奇寫過《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雖然一方面批評中國傳統儒家的仁、義、禮、智是『封建道德』,但卻強調共產黨員要有新的道德觀念,例如為人民服務、勇於犧牲的精神,但只不過是改頭換面罷了。」他也指出,道德要求「在馬克思裏面是沒有的,在共產政權當中,通常強調共產黨員的誓死效忠,像是鐵一般的意志,像蘇聯時列寧、斯大林的思想。要不像是中國這樣,強調共產黨員的修養。所以公平地說,在共產黨建立的時候,傳統文化雖然表面上是被批評,反對傳統文化,但很多傳統文化其實某個意義上是被吸納進共產黨的思想內部的,法家只是其中一個,儒家當然也有」。

習近平執政以來強調黨員的道德要求,某程度上也是回歸建黨的「初心」,希望通過強調中共黨員的道德素養,以整頓黨內數十年的貪污陋習,而馬列主義不可能成為這方面的思想支撐,儒家思想就成為惟一支柱。

歷史非常弔詭,今天習近平高舉儒家復興的旗幟,事實上也和中共歷史的暗流有繼承意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的過程中,就吸納了許多中國的傳統價值,改頭換面而得以傳播。思想史家余英時在其新作《余英時回憶錄》中就指出在中國傳統裏,「公」、「私」兩個概念涇渭分明,「天下為公」、「公天下」的觀念在儒家傳統裏是正面價值,因此容易嫁接到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也使得共產主義在傳播的過程中,更容易得到知識分子的接受。


【張英按註】


🤔魔皇毛澤東有個「特異功能」,當他專權把政敵打倒後,就把對方的「反動思想」,收歸己有,成為「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組成部分,這也是一種「創造發明」 !

譬如說吧,五四運動19年後,文痞陳伯達,造謡五四運動是「打倒孔家店」,毛澤東也信以為真,此番中共流毒,愚弄平頭百姓,尤其知識精英,禍害至今。

有意思的,諷刺意味,1970八月,中共九屆二中,盧山會議,毛澤東先把中共第四號頭子陳伯達打倒後,第二年老毛逼害他的「親密戰友」、接班人林彪副主席,九一三陣亡後,已過了批陳伯達三年,竟然還是把陳伯達批孔的反動思想,奉為老毛「最高指示」,1974夏秋,搞了一場「批林批孔」運動。毛皇賊東,這般拾被他打倒的政敵反動思想牙齦,補充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滑天下之大稽!

塗到這裡,我又想起:孫銘傳(孫大雨)教授,1957六四,在上海市人代會上,全國第一個公開抨擊「毛澤東是當代秦始皇」,毛皇惱羞成怒,按捺不住,第二天寫了《這是為什麼?》,1957六七,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吹起了全國反「右派」鬥爭的號角,孫大雨首當其衝,自然成了欽定的全國第一個大右派。

七十年代,我與忘年交的亦師亦友孫大雨老哥,通常是每隔兩星期,週末清早,約在上海外攤公園,秘密碰頭,談天說地。1974,批林批孔運動,我伲對毛皇帝,曾經獨特點評。

老毛本來,表面尊孔,但他打倒陳伯達後,就反而把老陳「打倒孔家店」那套搬來,冒充「最高指示」,又是「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搞啥「批林批孔」運動,實在好笑。

詩人孫大雨教授,本是中國研究莎士比亞的舅祖,他的學生卞之琳教授,當時是中國的「沙翁」權威。孫先生說,你這位海門老鄉卞之琳,翻譯的英文版《毛主席詩詞》,且不說第一頁就有十多處翻譯錯了,老毛原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個「子」,當然指是「孔子」、「孔夫子」,但卞之琳卻故意把孔子譯成有位「老先生」,站在岸上說: 「時間真快,象流水般」。不敢直譯孔子,這是阿卞患軟骨病!孫先生抨擊毛澤東:他算啥「詩人」?狗屁不通!例如,現在到處張貼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重頭越」,老毛竟把「雄關」,胡說成「廢銅爛鐵」了!

孫大雨有個隨筆習慣,常在報紙空白處,塗寫「反動」點評,破口大罵毛澤東個「大壞蛋」!舊報紙積多了,賣到廢品回收站,人家見他幾個月的報紙,每天都是寫反動話,急報上海市公安局。市局聽說又是孫大雨作案,便說:全國只有孫大雨,敢公開駡毛主席的,駡了快二十年,毛主席也拿他沒辦法,算啦算啦,放他一馬!(時值孫銘傳哥倫比亞大學,同班同室同學,美國副總統洛克菲勒訪華,中方不便輕舉妄動。)

毛澤東非但沒收陳伯達「打倒孔家店」的反動思想為己有,他對別的被打倒政敵反動思想,也是奉為金科玉律。譬如再說,一九五四,毛劉周等聯手,打倒老毛曾自詡的拜把子「救命大哥」高崗,高崗主要「罪名」是《軍黨論》,把中共劃分「紅軍黨」、 「白區黨」,強調「槍指揮黨」,云云。到了中共文革,自1967年起,毛澤東就按高崗生前的「反動思想」,公然把劉少奇定為「白區黨頭子」打倒,兌現了高崗同志的遺願。

說到高崗政治寃案,自然聯想到習近平的老爸習仲勳,這位高崗的老部下,高崗案的「同案犯」。1962,習仲勲替《劉志丹》一書作序,被康生誣陷他「利用小說反黨」、「高崗同夥」,因而習仲勳下台,批鬥關押,失去自由,長達16年。習近平如替高崗平反,從某種意義說,也就是替他老爸平反。習近平如不有此作為,他老爸地下有知,習仲勳亡靈,也會找逆子習包子算賬的!

毛澤東不但化被打倒的黨內政敵反動思想,為己有的毛澤東思想「偉大」,即便黨外的先進理論思想,也時常剽竊的。就拿本文提及的四姑奶奶之父蔣百里儒將,早在全面抗日戰爭前三年,1935,提出對日「持久戰」的鋼領,部署框架,整個抗戰正是在蔣委員長統帥下,按照文宗軍神蔣百里的方針,取得抗日持久戰的最後勝利。當然,1937,白崇禧將軍,也是主張並實踐持久戰的。直到1938,躲在延安窯洞裡的,東拼西湊,才抄襲了《論持久戰》。這樣,所謂持久戰,也就變成了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哈哈!😄


中共傳統的儒家暗流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鄭宗義也認為中共不是純粹的馬克思主義政權,因為它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相信人的意志能改造客觀環境:「三面紅旗、大躍進的時候,為甚麼認為土法煉鋼可以超英趕美?因為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的。這種強調主觀能動性、強調心的力量可以改變世界物質、物的限制,這種說法基本上都是中國哲學。就像毛澤東所說『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另一方面,曾經在文革作為指定接班人的副統帥林彪也在自己書房掛起「克己復禮」的書法,代表中共在前三十年雖然表面上反儒家,但事實上在深層文化意識當中,仍無法擺脫儒家的影響。

儘管儒家在今日中國深受官方與民間歡迎,但自由派知識分子對「儒學復興」始終保持警惕、謹慎的態度。自由派的上海大學朱學勤教授則認為,儒家倫理在古代有重要價值,但在當代已經不能成為政治的指導原則:「儒家在中國歷史上有類似於宗教的功能,有不能抹殺的作用,可以保存人性。我不同意魯迅《狂人日記》裏的說法『吃人』,因為如果是吃人,一、兩代就吃完了,就沒有了。」

但到了現代,朱學勤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中,能做到『修身』就很不錯了,『齊家』就不行了,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男人願意,太太也不願意了,至於『治國』、『平天下』就要告別了」,認為政治儒學在當今中國沒有出路,也不能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


儒學呼喚入世精神

習近平一方面大力提倡儒學,以此重建公共道德,一方面卻仍然試圖將五四精神的解釋局限在愛國愛黨的層次。習近平在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的演講中說,「五四的核心精神是愛國主義」,把愛國主義闡述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不希望五四精神被演繹為對民主的追求,表現出意識形態的匱乏,既需要儒學等思想資源來支持當今政權,但亦不能放棄已失效的馬列黨國體制招牌。


從由上而下到由下而上

中國官方大力提倡儒學,由上而下地滲透,但從打倒孔家店到儒學復興的劇變,中國儒學復興已經星火燎原,民間的活力最終也會由下而上地影響政權。儒學復興不可能選擇性,只選擇忠君、有利於政權的解釋,弦歌不輟的禮樂教化之外,也必定會喚回處士橫議的時代,中國人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之際,必然會記掛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家國情懷,即便執政者祭出韓非「儒以文亂政」的禁令,但共產黨人鄧拓所說「頭顱擲處血斑斑」的儒家積極入世精神終究會回到神州大地。(實習生凌兆瑩參與研究和錄音整理) ■


~~~~~~~~~~~~~~~~~~~~~~~~~~~~~~~~~~~~~~~~~~~~~~~~~~~~~~~~~~~~~~~~~~~~~~~~~~~~~~~~~~~~~~~~~~~~~~~~~~~~~~~~~~~~~~~~~~~~~~~~~~~~~~~~~~~~~~~~~~~~~~~~~~~~~~~~~~~~~~~~~~~~~~~~~~~~~~~~~~~~~~~~~~~~~~~~~~~~~~~~~~~~~~~~~~~~~~~~~~~~~~~~~~~~~~~~~~~~~~~~~~~~~~~~~~~~~~~~~~~~~~~~~~~~~~~~~~~~~~~~~~~~~~~~~~~~~~~~~~~~~~~~~~~~~~~~~~~~~~~~~~~~~~~~~~~~~~~~~~~~~~~~~~~~~~~~~~~~~~~~~~~~~~~~~~~~~~~~~~~~~~~~~~~~~~~~~~~~~~~~~~~~~~~~~~~~

😷【順附說明】

在两年前,紀念五四運動百年,王康先生尚在,他在病前接受,法廣專訪,紀念五四,侃侃而談。這裡姑且勿論,大思想家王康,不幸壯年病歿,是否染疫後果。🤗當時衷心,祝他痊癒,原先帖子,「五個按語」,題目之中,特有「王康」大名。今天重貼,保留原文,以示追思,悼念王康!😪



學者王康細談「五四」百年反思


【張英致敬】


今年五一,曾見獨評,徐文立(高玉秋),轉載《王康:911十五週年凝思》,因先言明「舊文一篇」,況且「轉載」,沒有想到王康兄患病了,接著看到高寒《驚聞老康病重!》我也大吃一驚。

好在文立兄,當即通報:「老康身體大有恢復」,甚幸!我與高寒兄同感:「聞此甚慰!謝謝文立!」我與老康,最近十年,甚少通訊,或許因我病倒,他很忙碌,但常在惦記著。反正我在美國之音等影視,有時會見他侃侃而談,並在網上,常見他的大作,感到欣慰。

王康,是中西貫通的大思想家,身體力行,吾輩典範。昨見他經文立聯繫安排,抱病接受法廣專訪,《細談「五四」反思》,記錄成文,長達2萬字,難能可貴。

我根據文立兄轉發原文,重新發送於下。

誠如王康,探討分析:

五四運動源起:中國千年文人參政傳統與凡爾賽和約。第一:從縱向的角度看,五四新青年運動實際上是中國知識分子問政的老路子。第二:從橫向看,五四運動是緣​​起一戰後的巴黎(凡爾賽)和會。總之,五四運動不是空穴來風。
五四運動激進主義精神延續至今。中國人可吃盡了「科學」這個苦頭。所謂的「民主」,也是一個值得深刻思考的。第三國際(共產國際)成立,列寧草擬兩個思想和體制上進行殖民《二十一條》。二十世紀的民主,幾乎必然要轉向暴民政策。習近平的紅色帝國夢,圓的的是「紅色帝國」夢!


拜託文立吾兄,代向王康問好,祝他老兄,與其名字「康」,名符其實,早日痊安,康復如常,健康長壽!


~~~~~~~~~~~~~~~~~~~~~~~~~~~~~~~~~~~~~~~~~~~~~~~~~~~~~~~~~~~~~~~~~~~~~~~~~~~~~~~~~~~~~~~~~~~~~~~~~~~~~~~~~~~~~~~~~~~~~~~~~~~~~~~~~~~~~~~~~~~~~~~~~~~~~~~~~~~~~~~~~~~~~~~~~~~~~~~~~~~~~~~~~~~~~~~~~~~~~~~~~~~~~~~~~~~~~~~~~~~~~~~~~~~~~~~~~~~~~~~~~~~~~~~~~~~~~~~~~~~~~~~~~~~~~~~~~~~~~~~~~~~~~~~~~~~~~~~~~~~~~~~~~~~~~~~~~~~~~~~~~~~~~~~~~~~~~~~~~~~~~~~~~~~~~~~~~~~~~~~~~~~~~~~~~~~~~~~~~~~~~~~~~~~~~~~~~~~~~~~~~~~~~~~~~~~~


學者王康細談「五四」百年反思


法廣:學者王康細談「五四」百年反思:一場愛國青年運動的變質

學者王康細談「五四」百年反思/轉載高玉秋[19347 b] 2019- 05-04 11:22:56

特別節目學者王康細談五四百年反思:一場愛國青年運動的變質


作者艾米播放日期04-05-2019

http://cn.rfi.fr/中國/20190504-學者王康細談五四百年反思-一場愛國青年運動的變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越是熟悉的或者從小被灌輸的某些特定的概念,反而越少去進行更多思考,去探討其中或背後的真正涵義。比如,對那些從小在中國長大,經過少先隊、青年團乃至共產黨逐步培養的中國青年人來說,每年的五月四號就是「青年節」,紀念1919年五四青年運動。但會有多少人去真正思考五四究竟有何價值和意義?

五四的爆發有深刻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但如果能簡單地說,這場運動的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的話,那在今年中國政府紀念「五四一百週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要求青中國年人「聽黨的話,跟黨走」的講話又從何說起?顯然和1949年共產黨掌權後賦予五四運動的「愛國,進步,科學,民主」精神沒有任何交匯點。事實上,百年後,五四精神已蕩然無存?

為此我們特別請了旅美「民間思想家」王康接受我們的採訪,推薦人徐文立先生說: 「最最好請王康先生接受妳的採訪。王康先生才是這方面研究的專家,而且見地獨特。」徐先生評價說:「五四運動」是中國百年來新文化、同時又是誤國害民的「左傾思潮、及共產主義」洶湧的起端。」

那麼,在五四運動爆發100年之際,這場運動是否還有紀念的價值?五四運動中學生和知識分子要求參政的歷史淵源何在?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又在何種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等等問題也許值得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五四運動源起:中國千年文人參政傳統與凡爾賽和約


法廣:五四運動發生一百年後,如果可以紀念的話,要紀念什麼?

王康:五四運動轉眼就是一百年了,相關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是我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有關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新青年雜誌以及中國現代思想史的(研究)還沒有開始。理由如下:

第一:從縱向的角度看,五四新青年運動實際上是中國知識分子問政的老路子。從孔孟開始,兩千多年以來,在中國,由於種種原因,儒家的知識分子一直不忘記關懷天下,他們週遊列國,遊說諸侯,漢代的士大夫們也要問鼎天下大事,到明清之際,一些黨人們更推出口號: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公車上書」運動,由康有為和梁啟超主導全國很多舉人進士到北京上書最高當局,要求遷都改制等一系列的所謂「戊戌變法」。而五四運動實際上只是中國漫長的知識分子、文人、青年問政老傳統在二十世紀的現代版本。

第二:從橫向看,五四運動是緣​​起一戰後的巴黎(凡爾賽)和會(編者按:1919年1月18號1920年6月21號),中國當時政府代表在簽署協議時優柔寡斷,山東的權益從德國轉讓給日本後傷害了年輕的學子們,尤其是1915年5月9號簽署的日本強加給中國,所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日本稱《對華二十一條要求》)。就這樣釀成了“五四運動”這樣一個事件。

但是實際上,這個事件的源頭並不在國內,而在萬里之外的法國凡爾賽宮。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簽署的條約反映了歐洲列強對地緣政治舊的哲學,這些都是五四運動參加者不能接受的。所以就釀成這樣一個事件。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問政的傳統,加上中國剛剛進入現代社會,建立新的現代社會體系的新契約都是導因,但1919年,從鴉片戰爭結束以來不過只經歷了兩三代人,中國又經歷了太平天國、義和團、八國聯軍等等大事件,所以實際上那時候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還是很膚淺的;而對於中國傳統的繼承,不論是否清醒,倒是非常明確的。為什麼商人們、軍人、農民、工人或政客等其他各界人士們沒有走上街頭,沒有發動起一個什麼愛國運動,而是由學生和學者們發動的呢?這就是剛才我說的原因,這是中國文人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一個老的傳統。這也是一個值得稱道的傳統。後來一直到89年,學生們又走上大街,這又是五四運動七十年之後,學生知識分子和文人要問鼎天下,關懷天下的老傳統的一個當代版本。


總而言之,這個五四運動不是空穴來風。

新青年:中國式啟蒙刊物在五四運動後成為共產黨機關報

法廣:雖然五四運動不是空穴來風,但五四運動爆發時,民國政府剛成立8年,社會政治可能都還很不成熟,當時這個運動提出「愛國、民主」的口號,還有後來中國共產黨給它加上的「愛國、進步、科學、民主」的精神。您認為,當時他們為何提出「賽先生」”和「德先生」這樣的訴求和口號?又如何進一步導致中國歷史進程的一系列的改變?

王康:到現在為止,研究五四運動最有成就的實際上是周策縱先生,他生前發表的《五四運動史》長期在大陸都是禁書,現在已經可以公開發行了。他主要通過詳細而實證的方法,研究了五四運動前後的方方面面,包括事件人物和有關的背景,但是他側重的是美國式的實用主義,當然很有學術奠基的價值,但唯獨缺乏對時政的洞察力。

比如,說到《新青年》雜誌,這本雜誌是1910年末期在中國創辦的雜誌,1915年發表創刊號,創始人陳獨秀當時還不是共產黨人,他從日本留學回來。實際上,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在甲午海戰之後都東渡日本,在日本接受了很多奇奇怪怪思潮的影響,而這些思潮則全部來自歐洲和俄國,也有部分來自美國,但其中大部分是比較激進的思想,陳獨秀就是留學生之一。他後來就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雜誌,雜誌的第一行就是啟蒙主義運動,大家知道法國是啟蒙運動的故鄉,所以很明確表明《新青年》傾向在中國發動一場類似於法國和歐洲的啟蒙運動。在後來他們就邀請了西方和很多代表人物,包括英國的科學家羅素,美國的實用主義大家杜威,印度和泰戈爾和愛因斯坦等來華訪問、或準備來華訪問。顯然,這群知識分子當時要走的道路是歐洲式的現代立憲之路,簡單說就是資產階級共和國,但是五四運動卻改變了這個道路。


五四運動激進主義精神延續至今


1919年,在凡爾賽和約簽署時,克里蒙索,威爾遜等歐美舊式政客完全不顧中國,也就是在亞洲第一個建立的民主共和國內知識分子強烈的民族和國家認同,傷害了這些人的民族情緒和愛國心,哪怕這種民族情緒和愛國心是比較幼稚的,但也被傷害了。所以,就激起了五四運動的愛國民主運動。

但現在我馬上要強調的是,五四運動很快就轉換為一種激進主義,這種激進主義強調的「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這兩點到現在都還是中國共產黨1949年上台後的主流思想。即:反對西方,同時在國內建立專制。所謂的「愛國主義」就是愛共產黨這一套,而這一套東西有一個漫長的演變時期,實際上「科學民主」這些口號在新青年雜誌上提出來的時候,這個雜誌包括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和胡適在內七八個編委中根本就沒有一個人是學自然科學的,他們既沒有科學的觀念,也缺乏科學冷靜的理性精神和客觀精神,也缺少這種意義上的社會批判意識,但他們就把科學作為頭號的理念,這是大有問題的。中國一直到胡錦濤時代還說要建立「科學發展觀」,最後成為共產黨的一個基本口號,即馬克思是科學共產主義,中國人可吃盡了「科學」這個苦頭。

第二就是所謂的「民主」,這也是一個值得深刻思考的。二十世紀的民主幾乎必然要轉向暴民政策。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設立人民法庭後,法國大革命的腥風血雨就是暴民政治,這是第一次在政治社會大革命中,把底層人民早期模糊的,由孟德斯鳩、盧梭和伏爾泰等人宣稱的天賦人權(的推行),但一旦過早地,或過分幼稚地演變成一種社會激進主義運動,就必然造成暴民政治。而在中國,過早地強調民主,災難就更大。

之前,已經有布爾什維克民主,俄國式的革命,更有希特勒的納粹革命,現在人人都知道納粹黨是選舉上去的,希特勒作為國家元首是選民選舉出來的,這完全是民主程序啊!但在上個世紀初,提出科學和民主的口號,很容易導致馬列主義乘虛而入。而事實上,《新青年》雜誌由中共在1923年6月15號定為黨刊,成為宣傳馬列主義、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兩任主編,一任是中共的創始人之一陳獨秀,中共五屆前任總書記,然後是瞿秋白。從1915到1925整整十年時間,《新青年》雜誌在中國起的作用就是由激進主義轉向共產主義,由民主科學轉向共產黨的獨裁,轉向共產主義本身的獨尊的地位。


簡單的脈絡就是這樣的。


法廣:所以,是否可以說一般認為五四運動是將「德先生」和「賽先生」請到了中國的看法實際上是對歷史的「美化」?

王康:歷史就是如此弔詭。當時不論是《新青年》的編委,還是參加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的那些更加年輕的學生,他們頭腦裡確實是愛國的,而中國當時也確實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一戰之後,大量的新興國家開始走向獨立,這也是世界性的潮流,老牌的帝國體系肯定要瓦解,這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現代國家的概念究竟是什麼?對這一點,實際上中國人是不太清楚的。最典型的就是梁啟超,他不是激進派,是保皇派。他曾經在中華民國建國十週年時發表一篇短文,他說,雖然中華民國祇有十年,但他會與天齊壽,會永遠存在下去,他還說,任何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堯舜也好、桀紂也好、聖人也好、暴君也好,他們再來統治中國是斷然不允許的,這叫民主。日本、美國、德國等國要來統治中國也是不允許的,這叫民族主義。梁啟超百年前對民主和民族的總結還是比較到位的!

總而言之,五四運動、《新青年》或知識分子在我看來儘管有很多問題,但愛國這一點無可置疑,同時愛國就必然帶來「反對西方」和「反對列強」,這不可避免的。因為這個國家當時既弱又貧,從鴉片戰爭後一直遭到西方國家的欺凌和環伺,情況確實也如此。

但這是歷史的無奈。因為西方整個工業革命後一定會向世界擴張,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早就被殖民,中國有如此大市場,當然也是西方列強所看好的一塊地方。可以說西方列強對於中國不可能有現代的國家獨立、主權完整的概念,他們採取的是侵吞或蠶食的方式,首當其衝的就是日本,所以當時中國確實面臨著國家的存亡危機,這種愛國必然會導致對所謂的西方列強的反感和拒絕,這樣就會很容易接受馬列主義。而對於馬列主義進入中國,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今年有兩個一百週年,除了五四一百週年外,另外一個一百週年對中國更加重要,這就是1919年3月2號,列寧在莫斯科成立了共產國際,第三國際。


列寧第三國際建立百年:思想殖民二十一條


法廣:請具體介紹一下……

王康:凡爾賽和約導致山東被從德國轉讓給日本,這好像就是導致五四運動的一個直接外因,其實,更重要的一個外因,就是列寧1919年在莫斯科建立的第三國際。馬克思和恩格斯1864年在倫敦建立了第一國際,恩格斯1889年在法國巴黎建立第二國際。

列寧為什麼要建立第三國際?這是因為1917年,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列寧曾天真地認為,歐洲的蘇維埃共和國馬上就要建立起來了,但結果他所預料的局面根本沒有出現,巴伐利亞的蘇維埃共和國,匈牙利的蘇維埃政權都被鎮壓下去了。所以,列寧很快意識到,西方和歐洲的資產階級勢力還很強大,根本不可能搞社會主義革命,所以在晚年幾乎是一念之間,把目光轉向了東方。1922年在巴庫召開第三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這個會議上列寧提出的一個口號一直到現在還影響著中國。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但是列寧增加了一個概念,他說「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而這些被壓迫的民族主要是東方的各民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國際反帝國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統一戰線。然後,在1922年,列寧親自起草了《二十一條》(編者按:正式名稱為: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這就是東方國家要加入第三國際,要爭取民族獨立就必須要滿足、要承諾和遵守的“二十一條”。而這個“二十一條”比袁世凱1915年5月9號接受,四年後激起五四運動的日本《二十一條》更厲害。日本的《二十一條》四年後激起五四運動,和中國人強烈的反日、反西方和愛國情緒,但實際上,日本的這個二十一條是老式帝國主義直接地對財富、土地和資源的掠奪條款,而列寧所草擬的、東方各國加入共產國際所需「二十一條」條款是全方位的,是從歷史的規律性、根本的世界目標、全球的戰略和從共產主義終極理想來將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候是共產國際的支部)的亞洲各國共產黨全部納入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世界革命。這就是第三國際的「二十一條」,根據「二十一條」擬定的關於第三國際在東方的戰略和策略,一直到現在,如果有興趣也可以進行深入地探討。


法廣:也就是說這個「二十一條」是從思想和體制上進行殖民?

王康:不只是思想上,馬上接踵而來的就是列寧委託加拉罕(外交部長)和中國南北政府發表了蘇維埃共和國對中國的宣言,宣布放棄沙皇時代掠奪的中國土地,這一點與簽署凡爾賽合約的那些西方強國相比,大大滿足了中國人的愛國情緒。

一個半西方的俄國對中國如此友好,要放棄所有的《璦琿條約》條款,但其中所有的160萬平方公里土地當然一寸也沒有放棄過,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但是兩次對華宣言,對國民黨、對北洋政府和後來的共產黨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甚至對整個中國知識界也都有前所未有的號召力。緊接著就是直接輸出盧布和軍火、培訓幹部,在莫斯科建立了東方大學和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1925-1930),也在廣州建立黃埔軍校支持國民黨等等。當然最重要的一步還是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尼科夫斯基和馬林主持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十年之後,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完全是根據蘇聯的模式建立起來的。

所以,仔細想想,五四運動本來因為西方列強的凡爾賽和約對中國不公正的條款而爆發,而比五四運動影響更長遠更大的就是共產國際對中國的滲透,一直到在斯大林的領導下,1949年中國共產黨全面奪取中國的政權。

所以,針對五四運動,如果我們將其放在這個框架下來分析的話,凡爾賽和約,第三國際的成立,兩個《二十一條》來看的話,日本的《二十一條》以及凡爾賽和約的條款,雖然也激發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主義和激進主義,但是真正從本質上強有力地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現代道路和命運的是一百年前的第三國際和列寧草擬的《二十一條》。


法廣:很多五四運動領導人都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中堅力量,所以共產黨人很了解學生運動爆發帶來的顛覆性的後果,這一點是否導致中共上台後一直對學生、對知識分子採取壓制的態度,直到1989年對民運的鎮壓走的都是同一條路?

王康: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本來就是知識分子,當然他們是小知識分子,和大知識分子有所區別。李大釗、陳獨秀和瞿秋白算是中等或上等的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有個特點,就是對他們自己所屬的知識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毛澤東。

來自湖南的毛澤東多次到北京和上海,而且一直在國內,他掌權之後一直代表的是井岡山下來的那些新式的軍閥、土匪和流民,是造反和迫害的力量,因此他本性上就要排斥知識分子,從延安時代就已經開始了,而延安的整風運動針對的對像一直也是知識分子,當然那時因為國難當頭,又是抗日戰爭期間,所以毛澤東也不太可能對知識分子大開殺戒。但是49年之後,尤其是朝鮮戰爭之後,反美和反西方就成為毛澤東在政治上的一個迫切任務,而反美反西方就必然反對接近西方,從西方留學回來的知識分子。所以,50年以後的歷屆政治鬥爭都是如此,57年完全就是完整地反對知識界,這當然跟匈牙利的裴多菲事件有關,總而言之,毛澤東掌權之前,未必有對知識分子很清晰的防範,但是後來抗美援朝、匈牙利事變,包括後來與赫魯曉夫和蘇聯的“九評”爭論,讓毛澤東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中國所有老式知識分子,不論是親西方、保守或傳統的統統都需要清洗出去,一直演變成文革這樣的一個時代。

另外,不要忘記鄧小平的角色。他不僅是89六四期間最重要的一個官員,是屠夫,他也是57年反右運動的辦公室主任,他是一個典型的毛派分子,雖然他在一些具體的統治手法上與毛有所區別。他在六四之前還不能稱為暴君,但他確實是個強人,但風格和李光耀等人又完全不同,他對知識界從來都是不放心的,懷有深深的偏見,最多把知識分子,把中國知識界作為工具使用,一旦知識分子不服從或者不甘於這種命運,鎮壓就會接踵而至。

法廣:現在中國當局對知識分子,尤其是大學校園思想的控制非常嚴格,一些公知也逐漸失去了發言的機會。那麼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的今天,如果沒有知識分子力量的參與,中國現在製度將如何發展下去,有哪些危機?你又如何看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

王康:正是因為經濟發展了,共產黨腰包裡有錢了,他們才不要知識分子了,尤其不要人文科學知識分子。人文科學知識分子絕大部分之自由派,不論他們本人是否清醒,是否徹底,這些人是面向西方的,小部分是傳統派,激進派分子不多,但是共產黨不需要這些人,所以要剷除他們。其次,習近平本人從來沒有想要建立一個憲政的國家,他非常明白一切憲政訴求都是要共產黨下台,他走的是相反的道路,要重建中國人為主體的「紅色帝國」。之前日本人試圖建立黃種人的羅馬帝國,但日本受到人口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難以實現野心,而中國也有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傳統,加上來自馬克思的宇宙觀和世界觀的教化。

毛澤東在晚年再三說他是「馬克思加秦始皇」,用現在的大白話來說就是「紅色帝國」,「紅色帝國」當然不會搞憲政了,這些知識分子自然完全多餘。所以北大教授鄭也夫說得很清楚,他就認為所有憲政訴求的本質上都是要共產黨下台,這一點共產黨也很明白。所以說,中國改革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鄭也夫認為最小的“代價”就是共產黨出一個新的、比較明智的領袖,能夠帶領中共體面地推出歷史舞台。但我認為這種想法還是過於天真。

總而言之,你的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習近平和中共當局最後的目標還是走全球普世價值意義上的一個現代民主共和國,即:不走蘇聯道路,而是英美道路。但習近平再三明確表明他們走的道路就是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是「紅色帝國」的道路,一帶一路都是採取手段,他之所以這樣做絕不是簡單和盲目的狂妄,他有一定的判斷和整個戰略和策略的考量,其中就包括中共空前發達了。


習近平的紅色帝國夢圓的的是誰的夢?


法廣:在中國空前發達的同時,從全球看,一百年前的那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已經走向了衰退,能不能說,正是新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導致中國正在建立紅色帝國這種局面的發生?

王康:西方一戰後的幾個傳統帝國崩潰了,原因就是他們是舊式帝國,舊式帝國的目標是對土地、資源和人民的掠奪和戰爭,現代的「馬克思加秦始皇」是一種新式的帝國,舊式帝國的目標他們統統都有,全盤拿過來,不同的是,他們是意識形態帝國,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包括習近平的理論都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和核心的統治結構,社會體系,國家製度和終極目標,也就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明確指出的「共產黨員不屑於掩蓋自己的意圖和主張。」

其中包含兩點,第一:用暴力推翻一切現存制度,跟傳統觀念實現徹底的決裂,這才是檢驗真假共產黨人的基礎,還要消滅私有製,這些說得都很清楚。而不管習近平是狂妄還是愚昧,他現在做的一切就是想回到毛澤東、列寧和馬克思那兒,即回到「初心」。也要在西方社會不警惕的情況下,在中國發達起來的同時實現,對他來說,這無疑是千載難逢的良機,現在不做,何時做?他就會成為一個完成馬克思和毛澤東都沒有完成的紅色帝國,隨後將演變成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這是所有的共產黨人最終極的目標。我們也許不相信,但是我認為習近平是真的將這個目標當成一件大事來做。

我認為,那些自由派的知識分子完全沒有看懂習近平,嚴重誤讀了習近平,低估了他和整個執政當局的目標。習近平和他的幕僚們是有備而來,絕不是糊里糊塗上台的。就像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打黑」一樣,絕對不是臨時抱佛腳,也絕對不是世俗化的現代國家,搞市場經濟那一套,那就是向西方資本主義投降了,而習近平走的是剛好相反的道路。我們還可以拭目以待,習近平手裡不是完全沒有牌的,他有很多牌,包括學習毛澤東,而毛的最大本事就是發動群眾。中國有億萬人,尤其是青年人都繼承五四傳統,青年人天生容易衝動,有理想主義,但是又少不更事,是最容易被影響和利用的群體,如果把他們發動起來,如果將億萬中國人發動起來就會形成巨大的力量,無堅不摧,而習近平在這一點上還做得遠遠不夠,可以說還沒有開始,也許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或者他還沒有敢這樣做。

其實,習近平上台後的所有舉措都有一個前提,只不過他不敢明說。這就是: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復闢了,不論是貴族資本主義,還是權貴資本主義,總之已經不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統了,共產黨的江山也已經不是純粹紅色的了,已經很污了,習近平居然想改變,而最有力量的方法就是發動億萬群眾,因為他們對當局對現狀有所不滿,毫無疑問,但是現在還沒有人來利用這些群眾。

其次,需要戰爭。鄧小平說二十一世紀是和平和發展的,這也是兩大主旋律,但他完全說錯了,因為在習近平看起來,這是不對的,他認為二十一世紀是革命與戰爭的世紀,仍然是二十世紀的繼續,所以習近平需要一場戰爭,只不過這場戰爭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進行,會有什麼後果他得反复掂量。現在戰爭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比如對日本,或在朝鮮半島,或台灣海峽、南海、或直接和美國,印度都有可能。

第三,他已經開始露出真正面目了,但是還不夠。就是重新把思想改造運動,反右運動,文化大革命都做一個現代的包裝,取一個新的名字,大規模的重新把馬克思列寧毛澤東主義的正統思想,利用共產黨目前的所有國家機器,包括公檢法和宣傳部門,甚至包括軍隊,把所有能用上的手段在中國推行,這樣才能完成他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使命。

習近平肯定有一個判斷,他和幕僚們必須終止中國一定程度的資產階級化。的確,他的判斷也不錯。如果從價值觀來看,中國應該是全盤資產階級化,而不是部分的,局部的,而且是在憲政意義上的資產階級化,資本主義化。但是習近平因為種種原因絕對不會接受,所以他要走的就是相反的道路,要走重新把工作作為世俗化的,部分資本主義化的,違背了共產黨的正統和初心的勢頭扭轉過來,變成純正的,共產黨人實現全球共產主義化的道路上去,因此他才需要集權,需要恢復終身製,需要反腐、清黨、強軍,才需要打壓各種各樣的知識分子,包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教授等人,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十分幼稚的,其實遠遠沒有開始。

也許習近平根本做不下來就嗚呼哀哉了,或者他遇到一個不可抗拒的力量走不下去了。但是一切之外,習近平不是完全走不下去的,因為中國社會的內在危機,有內在的各種張力,包括億萬長期被洗腦的稀里糊塗的人,還有相當多的公知們也都很糊塗,他們對共產黨政權的不滿,跟習近平對現在中國社會的不滿是一樣的?習近平如果滿意的話,他會做那麼多事情嗎?會大權獨攬,將如此多的副國級的上將開除出黨出軍嗎,會把薄熙來、周永康和令計劃等人繩之於法嗎?肯定不會。

再回到國內這些知識分子的話題,知識分子命運將來肯定不佳,除非習近平本人因生病,或各種偶然原因下台了,否則清理知識分子,將他們像在毛澤東時代那樣,作為九品人等,作為政治上的賤民,是習近平整個世界觀和戰略,是統治中國的內在邏輯,這一點都不奇怪。


法廣:五四運動一百年後,似乎已經沒有再發動學生運動對現狀進行改變的基礎了?


王康:學生文人士大夫的干政是孔孟之道,是兩千年來的老傳統,絕對不會消失,中國完全可能出現一批新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時代,但是以何種方式出來,哪些人出來,我們無法預測,但是絕對不是不可能的。

30年前,1989年,我的一個記者朋友問我中國當時的局勢如何,我的回答是,中國是偶然性起決定性的作用。他問何為偶然性,我說比如有人去世,尤其是關鍵人物的死亡事件,在中國就是偶然性,果不其然,說完這句話不到一個月之後,胡耀邦突然猝死,導致大學生走上街頭。

試想,今年是89民運三十年紀念,不要說習近平有三長兩短,哪怕是江澤民或者李鵬死了,恐怕都會釀成一種誰也無法預料的局面。因為社會危機,社會不滿以及矛盾衝突時客觀存在的。


~~~~~~~~~~~~~~~~~~~~~~~~~~~~~~~~~~~~~~~~~~~~~~~~~~~~~~~~~~~~~~~~~~~~~~~~~~~~~~~~~~~~~~~~~~~~~~~~~~~~~~~~~~~~~~~~~~~~~~~~~~~~~~~~~~~~~~~~~~~~~~~~~~~~~~~~~~~~~~~~~~~~~~~~~~~~~~~~~~~~~~~~~~~~~~~~~~~~~~~~~~~~~~~~~~~~~~~~~~~~~~~~~~~~~~~~~~~~~~~~~~~~~~~~~~~~~~~~~~~~~~~~~~~~~~~~~~~~~~~~~~~~~~~~~~~~~~~~~~~~~~~~~~~~~~~~~~~~~~~~~~~~~~~~~~~~~~~~~~~~~~~~~~~~~~~~~~~~~~~~~~~~~~~~~~~~~~~~~~~~~~~~~~~~~~~~~~~~~~~~~~~~~~~~~~~~


五四運動百年:現代文明與野蠻落後的纏斗


山海
BBC中文記者
2019年5月3日


一對父子在北京的五四紀念雕塑前牽著手。

北大學生,走出校門,舉橫幅,喊口號,為不公而鳴,向當權者發出宣言和公開信,各地大學生踴躍聯動,工人與知識分子也加入或聲援,運動逐漸顯露聲勢。最終,當局打壓,警察強行帶走幾十名學生,運動雖然偃旗息鼓,但對社會的影響卻剛剛開始。

這講述的是發生在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的情形。可是,如果把它與八個月前發生的深圳佳士維權事件相比的話,兩者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事件中的北大學生,可以是1915年入學北大的江西青年許德珩,也可以是2014年考入北大的北京女生岳昕。許德珩寫下的是《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岳昕寫下的是《北大學生就'深圳7·27維權工人被捕事件'的聲援書》。

雖然他們的訴求不同,一個是爭主權除國賊,一個是工人權益;規模不同,一個數以千計,一個只有幾十個學生;方法不同,一個出現暴力手段,一個完全非暴力,但跨越百年間的兩場運動,相似之處要遠大於不同之處。

這種相似性間接回答了一個問題:一場百年之前的運動,為何要紀念它?

已故的《五四運動史》作者、美國威斯康辛教授周策縱早已給出更直接的回答——「五四運動是活的歷史,因為它的精神還活著,它所提出的目標還沒有完全達到,還有更年輕的人誌願為他而推動。自由、民主、人道、科學,都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事業。」


袁偉時:「五四」百年之際的銘記與反思
「五四」百年:習近平淡化民主和科學強調跟黨走
高壓下崛起的中國左翼青年
改革開放40年:鄧小平究竟給今日中國留下什麼
女生要求信息公開遭警告「北大」成敏感詞
《詩經》:助力塑造中國思想的詩歌


五四運動開啟了什麼?

思想變革是社會變革的前提和動力。五四運動發生的1919年,重要的土壤就是已經啟動幾年的新文化運動,它們交織與互動,以至於後者被逐漸稱為「五四新文化運動」。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秦暉在其論著中進行了「小五四」與「大五四」的劃分——「小五四」指1919年5月4日那天北京學生示威抗議巴黎和會對中國不公;「大五四」通常指以1915年《新青年》創刊為起點標誌而持續到1920年代初的新文化運動。

1912年,中華民國初建,孫中山委託蔡元培、唐紹儀、宋教仁等26人,乘船北上,迎接袁世凱南下就任總統。船上,他們認為共和政體初定,而「數千年君權之影響,與共和思想牴觸者頗多」,因此國民的思想和素質需要改良和適應。2月23日,他們共同擬定《社會改良會宣言》,提出「尚公德、尊人權、貴賤平等」的主張,稱要「以人道主義去君權之專制,以科學知識去神權之迷信」。

綿延兩千多年的皇權專制終結後的第11天,中國就迎來了一個以「人權」和「平等」為核心價值的思想文化變革綱領(圖為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


1919年,北京大學的學生舉著條幅遊行。

此時距離溥儀頒布清帝退位詔書剛剛過去11天。綿延兩千多年的皇權專制終結後的第11天,中國就迎來了一個以「人權」和「平等」為核心價值的思想文化變革綱領。

承襲了《社會改良會宣言》的精神內涵,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後提出人權與科學並重,反對三綱,提倡理性精神,「堂堂正正以個人主義為前提」。

但是1919年,人權與科學的口號,逐漸變為民主與科學,也就是廣為人知的「賽先生」(Science)和「德先生」(Democracy)。

長期以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民主與科學已成為五四精神的代名詞,但是深入歷史細節和後世學者的研究,不難發現,五四的精神內涵是「個人主義」。

1989年後離開中國大陸前往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學者和社會評論家金觀濤與劉青峰在其著書中曾表示,「民主」一詞在五四時期具有極大的含混性和歧義性,1918年時的中國,民主的價值核心已不再是個人權利,而是一種反對儒家綱常的新道德。

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中山大學歷史學教授袁偉時也指出,沒有明確界定民主的內涵呢,很快就把民主歪曲了,當時提出民主是多數人的要求,把民主說成民粹的東西,沒有以自由為前提,沒有必要的程序保障少數人,沒有權力製約,沒有這一套的話,那就會出危險。

不只是後世,當年胡適就表示,「民國六、七年北京大學所提倡的新文化運動,無論形式如何五花八門,意義上只是思想的解放與個人的解放。」茅盾則說,「人的發見,即發展個性,即個人主義,成為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的主要目標。」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秦暉稱,民主與共和在新文化運動之前已成大潮,而個人自由正是因為新文化運動才形成大潮的。在這個意義上,與其說五四倡導民主,實不如說,五四倡導「自由」——「個人自由」意義上的「自由」——更凖確。

1919年,為響應北京學生,上海也爆發學生遊行


五四對百年來學生運動的影響

相比於最近的一次深圳佳士事件,過去一百年發生在中國的學生運動,「五四」的痕跡要重得多。

美國歷史學家、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歷史學教授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1989年的抗議者對1919年的「五四運動」有強烈的認同感, 1989年在示威學生發佈的一份重要的宣言裏,他們自稱正在進行的是「新五四運動」,還提及了「五四」傳統中除了抵禦列強欺凌之外的方方面面。

在台灣,2018年5月4日,台大大學自主聯盟在校園舉行靜坐與罷課,抗議教育部不依法遵循台大新遴選校長的結果,是以政治力摧毀「大學自主」與民主法制精神。適逢五四運動99週年,發起者也將其稱為「新五四運動」。在台灣大學校門不遠處建有名為「傅園」的陵墓,用於追念其已故校長傅斯年。而傅斯年恰是99年前,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

傅斯年於1949年1月接任台灣大學校長,兩年後去世,骨灰封存在校門口邊上傅園的墓亭中。

1978年底,改革開放後剛剛開始思想的解凍,訴求民主、批評毛澤東和文革的大字報,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西單牆」上。不久,大字報的形式已無法滿足民眾的表達欲。

時任新華社記者楊繼繩記述,12月28日,有人在西單牆演講,認為光爭取民主、自由還不夠,最根本是要改變國家的政治制度,數千聽眾堵塞交通,人群遂向天安門轉移,邊走邊高喊「要民主,不要專制」「讓思想衝破牢籠子」的口號。

4月18日,參觀者觀看上海舉辦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共的創建文物史料展」。

對於那個年代,歷史學家陳平原在與中國媒體的訪談中回憶,自己是77級大學生,一進學校就碰上了思想解放運動。很容易把自己置身於「五四」的語境裏面。「在我們的想像中,1978年就是1919年,都是思想解放,都講民主、科學、自由。」也正因為如此,77、78、79級的大學生普遍對五四運動或五四新文化很有好感,常常會把自己置放在那個語境裏面來思考問題,包括追溯歷史、表彰先進、反省自己等。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百年前激發北京各校學生的,與三十年前激發北京各校學生的,乃至一年前激發台大學生的,有許多共同點。那就是,對個人自由的追求,對落後的國家改弦更張而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國家的渴求。

作為中國現代化轉型之初的第一場學生運動,五四成為後世各種學生運動的精神源泉。這種學生介入政治的現象為什麼會屢屢在中國發生?周策縱曾在書中反思原因——在君主政體之下沒有真正的立法機構,或一種群眾代議制度,少數受過教育的人無可避免地要表達自己。事實上,不只是近代,中國幾千年來,在危難時期,往往官辦學校的教職員和學生團體,擔當起公益代言人的角色。

2019年4月,中國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行展覽紀年五四一百週年


五四新文化運動還未結束,正在進行

在更大的維度上,在五四運動之前兩千多年,從法律制度到政治制度,再到民間的風俗習慣,都是按照儒教綱常來構建的宗法專制,這個深刻而悠長的歷史傳統,實際上從一百年前才開始掉頭轉向。

因此,周策縱評價,「五四運動」在意義的深度上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中國知識分子首次覺察到有徹底改革中國文明的必要。

那麼過去一百年都發生了什麼?袁偉時形容,有人在堅持傳統,抵抗現代文明,這是現代文明和前現代的野蠻落後的纏鬥,現代化實現了,這場纏鬥也就結束了。

回顧「大五四」,探究其倡導的個人自由,定位其從前現代到現代的歷史進程,我們也為它劃下結束的標尺——個人自由何時深入人心並獲得保障,現代文明何時取代前現代的野蠻落後,它才算真正結束。

從這個意義上講,五四新文化運動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正在進行。

周策縱教授在24年前書中所言依然不過時——他說,「五四」有點像可以再充電的電池,即使時代變了,它還可能有它無比的感召力。


----------------------------------------------------------------------------------------------------------------------------------------------------------------------------------------------------------------------------------------------------------------------------------------------------------------------------------------------------------------------------------------------------------------------------


全部跟貼


[獨評] 重發:張英《文豪軍神蔣百里》&張英《軍魂文宗蔣百里》序言 張英 [46655 b] 2019-05-07 21:49:51



============================================================================================================================================================================================================================================================================================================================================================================================================================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