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露芦潞拢脪禄猫脡   赂帽脫卯脰忙脡煤脙眉脪禄脟脨脧脰脧贸拢卢脰脗脫卯脰忙脡煤脙眉脪禄脟脨脰陋脢露 2021-10-10 22:32:47  [点击:1360]
格宇宙生命一切现象,致宇宙生命一切知识
---东海客厅论格致

对于格物致知,王阳明先生理解有误。他说:“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又说:“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将格物理解为格去物欲、为善去恶,将致知等同于致良知明明德。如此理解,后面的诚意正心修身,岂非成了赘语。

格心也属于格物的范畴。格心的时候,顺便消除物欲,自正其心,“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谁曰不宜。但是,不能将格物狭隘为格心,不能将正心视为格物的本旨。致知在格物,格物为致知,经有明文。

八条目各有侧重,各负其责,必须统揽兼顾,统归修身。阳明先生一方面将格物致知作扩大化理解,一方面却忽略了格致的本职,导致思想的内敛。

以心性为中心,人类的身体精神、政治社会和天地间自然万物,都可以为儒家所格。这才是格物致知的正义,格宇宙生命一切现象,致宇宙生命一切知识。格心性而成内圣学,格政治而成外王学,这是儒学两大根本。行有余力,则以格人身而成中道医学,格万物而成自然科学。

朱子在《大学或问》中这样解释格物穷理之理:“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探索“天下之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当然之则”,就属于科学的范畴。

方便而言,内圣学可称为道德哲学和道德科学,外王学可称为政治哲学或政治科学。但哲学、科学这些概念局限性很大,即使加上“中华特色”之定语,不足以尽儒学之圆大,只能方便一用。

格物致知的知,以道德真理和政治大义为核心,此之谓义理。飞龙厅友言:“义理关过后,就是工夫关了,工夫关过后,方有传道一说。”此言极是。两关是儒生自立自达所必过。义理关属于学和智,格物致知,学而时习,学术高明,义理智慧通达。工夫关属于诚正修养。诚其意而正其心,怎么说就怎么做,知行合一。

义理不通莫论功夫,功夫不到难以传道。儒家功夫最重勇德,传真道辟邪说,是是非非,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都离不开勇德。义理不通为愚,勇德不备为懦。愚懦之徒而论功夫,妄人妄论,自欺欺人耳。

致知和致良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割裂开来。这是一条东海律:无知很可怕,无良知更可怕。无知者愚昧,无良知者非人。人虽愚昧犹可训,非人化者必成灾。故格物致知很重要,致良知更重要。

致知是致良知的基础和前提,不致知是不行的,仅仅致知是不够的。致知须与诚意正心并重并行,并落实到家庭社会生活和王道政治追求中去。

关于格致,朱子理解正确。《大学》章句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其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通达这一段话,于格致之义可以无疑了。朱子又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儒学就是孔子和历代圣王穷至事物之理的结果。内圣学是穷至道德之理,外王学是穷至政治之理。

“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非个体所能,即使圣人也不能。作为个体,一期生命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不可能物物俱格,事事皆通,只能把重点放在内圣外王二学上,如果行有余力,再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能力选择某个专业或艺术深造。但作为一个历史性的群体,儒家所致之知,不必局限于圣王学。一物不知,儒家之耻。以整体和历史的眼光看,这句话可以成立。

正元厅友言:“正其不正以归其正。天外星球来撞地球了,为非正。让它换个方向,为正。”完全可能,但必须等到科技发展到相应的高度。注意,科技能力就是人类潜能的一种发用。一切人类文明,包括道德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经济文明科技文明,无非良知的光明。

人类德智无限,潜能潜力无限,但这是性体的无限,落实到具体时空中的作用,则是有限的。别说性体,就是人类的潜意识能量,也有不可思议性。但是,无论怎么厉害的人,只能激发其中小小一部分。

人类智慧和潜能的开发有两个特征:一是无限,不封顶,永无止境;二是有序,循序渐进,这个序,包括科技发展的程度。在任何具体时空中,没有人能把所有潜能都开发出来,否则别说小小地球,整个宇宙都会乱套。
2021-10-3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儒家网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