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露芦潞拢脪禄猫脡   脰脪脨垄潞脥赂赂脳脫拢篓脦垄脗脹拢漏 2023-05-23 22:39:04  [点击:2295]
余东海

【孝道】把孝道等同于对父母的顺从,是一大误会。孝道虽然贵顺,但反对一味顺从。是否顺从,因事而异。父母若有大错,顺从反而不孝。荀子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故《孝经》贵诤子。孝道孝道,尽孝有道,如何尽孝,须学儒读经,《孝经》是必读书。世间很多人,虽欲尽孝,或自以为孝,其实则大不孝,就是因为不明孝道。包括佛教耶教在内,很多异端都倡孝,但其孝无道,甚至悖道,虽欲尽孝不可得,甚至沦为逆子贼子而不自知。

【孝道】背道逆天是最大的忤逆,极权主义是最严重的逆天;帮凶助恶是最大的不孝,支持极权是最严重的助恶。至于坚持极权,更是罪恶滔天。要做孝子,先从做一个好人开始;要做好人,先从不坚持和支持极权主义开始。弱势群体不能支持,特权阶级不能坚持,否则连好人甚至人都做不成,遑论孝子。

【忠孝】忠孝有别,大别有二。其一、父子是天伦,尽孝无条件;君臣以义合,尽忠有前提。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之视臣如何如何,臣之视君如何如何。其二、忠君是臣下之责任,非民众之本分。闻臣事君以忠,不闻民事君以忠也。庶民而以忠臣自诩,至少有不安分之嫌。

【史眼】三纲是指君臣、父子、夫妇相辅相成,阴阳相济,刚柔相配,既有差等之序,又有平等之义。《白虎通》“三纲六纪篇”言:“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又曰:“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诗》云: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

【史眼】或说:“中国父辈与子辈在人格和个人尊严上来说是平等的吗?如果不平等,子辈与孙辈是不是也是不平等的,如此循环,几辈之后,后代的人格和尊严是不是低到尘埃里去了?”东海曰:可以毋忧。儒家是平等和差等的圆满统一。体现在父子君臣中,就是天性平等,人伦差等;自然人格平等,道德人格差等。差等故别之以礼,平等故合之以乐。《乐记》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史眼】自然人格是天赋的,天生就有,生来自带,人人皆有,人人平等。道德人格是后天培养的,因人而异,有高低优劣正邪善恶之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平等,是就自然人格而言;亲贤选贤,贤者居上位,贤贤贱不肖,亲君子远小人,是就道德人格而言。

【史眼】文化决定制度,制度对文化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潇湘厅友言:“汉代以后喜欢谈‘移孝作忠’。比君于父,君父并提,极为不伦。概父子乃天伦,无可改易;君臣则不同,以义合,君不仁,臣不必忠。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比君于父被绝对化了,孝反而跟着异化成拥戴专制的‘帮凶’。不好,不好。”这是家天下君主制的不良影响,即制度对文化的反作用。

【相隐】至亲相隐,父子相隐,不能孤立看待。相互之间,既有隐恶的义务,又有阻恶的责任。阻恶,包括事前阻止罪恶的发生,事后阻止罪恶的扩大。阻恶的方法,上下有别。君父对于臣子,可以惩罚;臣子对于君父,重在谏诤。《孝经》中记载了孔子和曾子的一段对话: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另复须知,相隐限于父子至亲之间,不能扩大化,更不能扩大到君臣和师生之间。

【等级】过度平等、完全平等就没有家国天下的秩序可言。只要是正常社会,必有一定的秩序和等级。父子君臣,人之大伦,即使民主社会,父子君臣也不是完全平等的。礼乐制度民主制度的等级都是良性的,既有等级又有平等,既有秩序又有自由;两极主义制度的等级则是恶性的,只有等级秩序,没有平等自由。

【儒眼】在儒家,君臣父子师生关系,既有差等性,又有对等性,各有各的道德要求,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道不从君”和“君为臣纲”,“从义不从父”和“父为子纲”,“从经不从师”“当仁不让于师”和“师道尊严”,都是毫无矛盾而相辅相成的,角度、侧重和主体不同而已。注意,纲是纲领、主导、率先垂范的意思。三纲强调的是,君父夫应该在国家和家庭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认为三纲不好,是不明儒理而自以为是。

【儒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兄不兄弟不弟,官不官民不民,男不男女不女,人不人鬼不鬼,早成普遍现象。很多人不是一般的不,而是极端的不。例如,杀害子女是极端不父,殴打父母是极端不子;极权主义是极端不官,以怨报德是极端不民;殴打妇孺是极端不男,女权主义是极端不女。

【开蒙】看到一句话说,很多人对家丑没意见,主要是对外扬有意见。不由得失笑而生悲。其实,家丑不外扬没问题,但要分清家丑与国丑的区别,可以父子相隐,不可以君臣相隐、官民相隐。至于国家罪恶,更无遮隐之理。一切罪恶都应该曝光,一切罪恶都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政府有责。曝光罪恶,人人有责;惩罚罪恶,政府有责。

【补充】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易经•家人卦》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云。有必要补充两句:官官民民,师师生生。君不君臣不臣,政治不行;父不父子不子,家庭不行;官不官民不民,社会不行;师不师生不生,学校和教育不行。

【民主】或问:“如果一位父亲和两个儿子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可以玩手机,大家想想结果会是什么?”答:这就是民主扩大化,把民主扩大到家庭里来了。父子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可以玩手机,或许无伤大雅。如果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其它家庭大事,结果就是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

【门内】家人之間是否可以谈论政治时事,不可一概而论,关键要看大家思想观念如何。如果比较接近,容易求同,当然没问题;如果差别悬殊,那就少谈或不谈为宜。门内之治恩掩义,家庭的主导原则是亲情,不是道义。在亲人之间,亲情就是最大的道义。不过,观念差别太大,无法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难免有损于亲情。父子夫妻兄弟之间欲共同拥有健康正确的三观,读经学儒堪称最佳选择。

【父子】父子是天伦,各自有天责,必须各尽其责。父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子不子,父不可以不父。当然,父子身份不同,责任态度有别。例如,儿子犯下滔天大罪,为父可以大义灭亲,如石碏;父亲犯下同样大罪,儿子只能尽力赎罪,并且尽力相救。如孟子所说,假若瞽叟杀人,舜帝窃父而逃。石碏是尽父亲的责任,舜帝是尽儿子的本分。

【击蒙】或说:“君不君,臣可以不臣;父不父,子亦可以不子。”东海曰:此言大谬不然,大坏伦常。君臣关系与父子关系,有同有异,不可混为一谈。君臣以义合,父子是天伦。君臣可以绝义,父子不能绝情。君不君,臣可以不臣;父不父,子不可以不子。无孝悌之心,非人也。尽孝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因父制宜,但孝道原则不能变。舜帝就是天下万世最好的榜样。

【击蒙】有人说:“儒家文化是毒害中华民族的最大祸首,维护中国皇权专制独裁暴政,愚弄百姓,对世界文明贡献为零,儒家文化是阻碍中华走向世界先进文明社会的最大毒瘤!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生而为人,自由平等!”东海曰:蠢到如此地步,还想自由平等?此言虽然奇蠢,却是启蒙派的老调子,弹了一百多年,至今依然颇为流行。中国落到到今天这个田地,这种老调子功不可没。

【儒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之语出自二程再传弟子罗从彦仲素,意谓为人子者不见父母的不是。朱子《孟子集注》:“李氏曰:舜之所以能使瞽瞍底豫者,盡事親之道,其為子職,不見父母之非而已。昔羅仲素語此云:只為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了翁聞而善之曰:惟如此而後天下之為父子老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者,常始於具其有不是虑耳。"即使在此特定语境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也非究竟之言。对于父母某些比较重大的过错和不是,人子不可一味视而不见,必要时亦有劝谏的责任。《孝经》云:“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儒理】“天下无不是的君父”之言混搅。君父有别,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天下无不是的君主”,即使君为圣君也不行。圣不自圣,圣君只能是后世儒家的公认,君主自封和臣民歌颂都是无效的。

【儒律】君臣大义之上,有父子大义、国家大义民族大义。坏天伦、祸国家、害民族者,即使是君,也可以抛弃或诛杀。民族大义之上,有人伦大义、人道大义和人禽之别。乱人伦、反人道和禽兽化者,即使同族,也必须反对和严惩!君臣以义合,父子是天伦。父子高于君臣,人可以为父绝君,不可为君绝父,这就是天伦大义。天伦大义又属于人道大义。诗书礼易乐春秋所阐述的道德和政治之常识要义,都是人道大义。所谓春秋大义,就是王道大义。2023-5-21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东海客厅二号公众号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