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海阔天空

作者: 虏脻脦r   矛矛陆脤拢卢脙梅陆脤拢卢戮掳陆脤 2022-04-22 01:45:06  [点击:6488]
https://m.sohu.com/a/510623846_610385/?pvid=000115_3w_a
首页

免费领福利

老友记
除了佛教与伊斯兰教外,还有这三个教传入到中国

史客
2021-12-22 09:58
在佛教之后、伊斯兰教之前,首先到达中国的是来自伊朗的一个特殊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祆教,俗称拜火教。

这个宗教是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在公元前6世纪初创立,其主要教义是一种二元神论,即世界上总是存在着一个光明神阿胡拉·玛兹达与一个黑暗神安格拉·腊曼纽,两者始终处于无限的斗争之中。而人类的最高使命,就是帮助光明神战胜黑暗神。



他们崇尚火,就是崇尚光明神。至今,在伊朗的亚兹德(Yazd)还点燃着拜火教的圣火,据说这个火已经燃烧了数千年还没有熄灭。拜火教对基督教的影响,则是它将一种善恶相对立的二元论传给了基督教。在之前,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是一神教,只相信一个神——上帝。但基督教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是既然上帝代表了善,那么恶又是从哪里产生的?自从加入了拜火教元素,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恶来自撒旦,他是上帝的对立面。不过,基督教虽然将撒旦的地位提升,却又不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神,所以整体上还是一元神论。

拜火教除了崇拜火焰,另一个令人感到吃惊的做法,是在人死后将其放到高山顶上修建的开放式高塔中,任由飞鸟将尸体上的肉吃光,之后人们再将尸骨收殓。瑞典著名西域探险家斯文·赫定为了帮助西方研究人种问题,就曾经偷过波斯高山上拜火教徒的颅骨。

拜火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当时的高昌和焉耆两国就有拜火的习俗,同时,波斯人也曾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到了北齐、北周和隋代,拜火教就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汉地,并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可。

唐宋时期,在首都都有祆教的寺庙,唐代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管理祆教事务的官职,叫萨宝府祆正,是个从七品官职。他管理着首都长安的四座祆教寺庙。此外在东都洛阳也有三处寺庙。

到了宋代时,开封府也有三座祆教寺庙。不过这时的祆教在伊朗境内已经衰落,那儿已经成了伊斯兰教的天下,由于失去了本土的根,祆教在中国并没有更大的发展。皇帝在对待祆教的问题上,也一直是允许外国人信奉,但对本国人却进行了限制。这种做法导致了祆教在中国的式微。

祆教在中国没有获得更大发展,但另一个已经逐渐消失的宗教却取得了更大的成果,他就是摩尼教。



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公元216—约274年)综合了基督教、拜火教和佛教,创立了一个新的学说。

这个学说的中心,来自拜火教光明/黑暗的二元对立,将之演化为善/恶的对立,他又加入了另一个时间的概念“三际”。在初际中,善/恶、明/暗是分开的,到了中际,善/恶、明/暗被混淆起来,这个阶段也就是现代的人类阶段,到了后际时,经过人们的斗争,善/恶、明/暗还会重新分开。人们就是要在摩尼等导师的帮助下从善弃恶,完成这个阶段。

它继承自基督教的成分是教会组织,通过构建一种类似于基督教教会的组织,设有12名导师、72名主教和360名长老,完成对“选民”的领导。

它继承自佛教的成分则是不杀生,天只在日落后吃一顿饭,喜欢吃黄瓜和西瓜,并将这两种水果教义化。

摩尼教在波斯诞生后,一度非常繁荣,甚至影响到了西方的基督教区域,就连基督教著名的学者圣奥古斯丁早期都追随过摩尼教。但随着伊斯兰教的到来,摩尼教在波斯本土衰落了。与此同时,一部分摩尼教徒东迁,在河中地区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开花结果,成了主流。

这部分摩尼教徒又向东进入了唐朝。到了武周时期(公元694年,延载元年),有波斯人将摩尼教带到了中国。公元768年(大历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不久,摩尼教在长安建立了第一座寺庙大云光明之寺,之后开始了快速扩张。最初,皇帝只允许它在长安、洛阳建寺,之后扩张到了扬州、河南府、太原府等地方。

摩尼教之所以在中国传播很快,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强大的中间人——回鹘人。

在唐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更迭了好几轮,最初在北方的是突厥,但在公元583年(开皇三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西突厥以今天的中亚和新疆北部为基地,而东突厥则横亘在阿尔泰山以东的中国北方,玄奘去西域时见到的就是西突厥的可汗。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作为正统的东突厥汗国就被唐朝灭亡了。然而,到了公元682年(永淳元年),东突厥的后裔又在如今的蒙古国境内重建了突厥汗国,历史上称为后突厥汗国,也叫第二突厥汗国。第二突厥汗国存在了60多年,公元745年(天宝四载)时,在唐朝和回鹘的进攻下灭亡。

且不说其他几个民族,只说信奉了摩尼教的回鹘人。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由于中央政府的兵力不足以支撑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战争,曾经引进了不少回鹘军队。而回鹘人在公元762年接受了摩尼教,从此摩尼教成了回鹘人的统治宗教,当唐朝不得不感谢帮助他们打败了叛军的回鹘人时,回鹘人趁机要求唐朝接纳摩尼教,从而打开了摩尼教在中国发展的大门。

由于宗教势力占据了太多的社会资源,在唐武宗时期曾经发生了灭佛运动,摩尼教和祆教等作为外来宗教也一并遭到了镇压。之后,随着回鹘势力在北方的削弱,摩尼教更是受到了抑制。

但摩尼教的生命力又是非常强大的,到了宋代,随着西北方的失势,摩尼教突然又出现在了中国的东南方,从海上第二次传入,于是福建成了摩尼教的大本营。这种信仰又从福建沿着海岸线北上到了温州,最后遍布浙江。

宋代人对摩尼教的称呼是“吃菜事魔”,带着嘲弄他们食素、不杀生习俗之意。北宋时期的“方腊之乱”,方腊虽然反对的是宋徽宗的花石纲,但他的信众中,就有很多的摩尼教徒。

摩尼教除了在沿海地区和南方传播,也到了北方地区,却由于金元等外族的统治,没有扩张起来。而在南方,摩尼教的盛行一直持续到元末,并在元末民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支从摩尼教演化来的军队最终赶走了蒙古人,完成了汉人的再统一,只是这时的摩尼教已经改用了另一个名字——明教。当一位出身于明教的和尚朱元璋统治中国时,也就到了明教衰亡之时。



除了祆教和摩尼教两个小教派,在中国最大行其道的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景教。景教在西方根据创始人的名字又称为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在中国还被称为十字教。

聂斯脱利派之所以诞生,源自基督教内部一个非常拗口的悖论。从基督教将耶稣看成上帝之子那一天开始,这个悖论就产生了,它可以描述为:上帝是唯一的神,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那么耶稣是神还是人?

如果说耶稣不是神而是人,那么神的儿子怎么会成了人?如果说耶稣是神,这又和“上帝是唯一的神”这个原则相矛盾。

为了解开这个悖论,必然不能简单地将耶稣说成是人或者神,而是必须创造新的概念。不同的人们采取了许多种方法创造概念。其中正统的基督徒创造了一个叫“三位一体”的概念。所谓“三位一体”,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神,也就是只有一个神的“实体”,可是,这个神的“实体”却可以拥有多个形象,这种形象称为“位格”,每一个“位格”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只是实体的一个表象。所以,上帝这个神拥有一个实体,三个位格,这三个位格分别是“圣父”(上帝本尊)、“圣子”(耶稣)和“圣灵”。所以,耶稣是神,和神是一体的(不违背只有一个神的原则),却又拥有单独的位格。

通过创造出“实体”和“位格”这两个概念,就把这个悖论解决了。

但除了这种“正宗”的解释,还有人采取了其他的解释。比如,另一个派别阿里乌斯教派则认为,圣子不是神也不是人,他次于天父但是比人高。这就在人和神之间创造了一个中间概念,既不是神也不是人。

聂斯托利(大约去世于公元451年)曾经担任过基督教最高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他则认为,圣母马利亚所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上帝只是在她生产之后,将自己的精神注入了这个孩子体内。

在确定教义的以弗所会议上,正统教义确立后,聂斯托利的学说成了异端,他也逃往了波斯。之后,聂斯脱利派在东方大行其道,并在中国以景教之名而存在。

景教到达中国的时间是公元635年(贞观九年),此时玄奘还在印度学习。这一年,一位叫阿罗本的人来到长安,唐太宗派出房玄龄迎接。三年后,皇帝允许景教在长安义宁坊建立了大秦寺,有僧人21人。之后,景教在中国传开,最盛时可能在全国上百座城市都建立了景教寺庙。

但景教和祆教、摩尼教一样,到了唐武宗灭佛时期遭到了打击。另一次打击则是唐末的动荡。景教的生命似乎并没有摩尼教强,逐渐在中国出现了断档。到了宋初的公元987年(雍熙四年),最后的在华景教教士归国,从理论上说中国再也没有景教徒存在了。公元1062年(嘉祐七年),苏轼来到长安游览,还能够看到废墟之中的大秦寺。

然而,如果小看了景教的生命力又是不妥当的,虽然在汉地没有蔓延开来,但景教却通过中亚向游牧地区扩张,成了许多游牧部落的信仰。

如果说,当初摩尼教幸运地让回鹘人皈依,成功地在中国站住了脚,那么景教就幸运地让几个游牧部落皈依:汪古人、乃蛮人和克烈部。这几个部落的位置大都在如今蒙古国的西部。在宋金时代,以今天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为界,蒙古国被分成了东半部和西半部,东半部后来成了一个叫铁木真的首领的天下,而西半部则是几个景教部落把持,这里拥有蒙古最好、最险要的盆地,后来蒙古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就建在这里。

几个景教部落虽然被蒙古人并吞,但由于部落之间的婚姻关系,使得蒙古人内部有着强烈的景教情结。到了西方天主教派教士去访问蒙古帝国时,他们发现其实景教已经捷足先登了。

景教的辛勤耕耘使得蒙古人对基督教一直保持着友好,并允许天主教派出传教士驻扎在元大都。景教也由此获得了二次复兴。直到蒙古人再次被赶出中原,景教才最终衰落,并从中华大地上消失了。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是两个既连续又非常不一样的朝代。它们中间只隔了短短五十几年的五代,就又进入了另一个统一时代。宋代的许多制度都继承自唐代,并又做了一定的发挥,避免了唐代后期中央权力不足的弊端。

然而唐宋在气质上又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有人将中国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界线划在了唐宋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唐宋两个不同的特质:唐人重信仰,更加务虚;宋人重制度,更加务实。以唐宋文学为例,唐代的文学大都是天马行空,充满了想象力,而宋代的文学大都是充满了市井气息,更注重实际的生活。李白的诗篇中不停地出现各种道教的仙山、仙岛,神游万仞;苏轼已经算是宋代最浪漫的人,但他的作品中依然有许多实务性的文字。

在信仰上,唐代是各种宗教和信仰交汇的高峰,而宋代却更加注重历史、规章制度,回到了人间。

其实,唐代到宋代的转变,在唐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唐代早期的官僚大都是浪漫化的,但到了中唐就出现了著名的务实派政治家杜佑,创造了流传千古的制度之书《通典》。只是浪漫主义情结和信仰依然保留着,直到唐代结束才告一段落。

因此,唐代的灭亡,就是中国一带一路信仰时代的落幕时刻。然而,唐代后期的务实已经打开了另一条路,对一带一路来说,就是贸易的繁荣。从信仰到贸易,也反映了从务虚到务实的转变。

唐代时,一带一路上的另一个特征,是阿拉伯人碾轧了东西方。在西方世界中由于中世纪的到来,人们变得虔诚而愚蠢,缺乏对外探索的动力。东罗马帝国由于官僚弊端也丧失了扩张能力。东方的唐朝由于财政制度的不稳定,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进行大规模扩张,与此同时,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当时的中国很难冲出现代新疆的边界进入中亚。这一切给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留下了很好的空档。阿拉伯人迅速占据了从西班牙、北非到中亚的广大空间,成了一个超级帝国,因此,这个时代可以认为是阿拉伯人主导的时代。

阿拉伯人留给世界的并非只有征服。事实上,幸运的是,阿拉伯人除了擅长打仗,还是一个更加擅长贸易活动的民族,至今的所有阿拉伯国家,要么靠资源致富,要么靠贸易维持,很少有国家能够产生强大的工业,就和阿拉伯人的贸易特质有关。这种特质是被固化在《古兰经》中的,并且千年不变。

阿拉伯人对于贸易的信奉,使得这个时代也成了阿拉伯人主导的贸易时期。在东亚,它表现为阿拉伯人对印度航线的探索和控制。当唐代摆脱了单纯的信仰,加入了务实的成分之后,也开始跟随阿拉伯人开展贸易,学习造船,探索航线。因此,唐代成了一个技术积累的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贸易冲动,这种冲动在宋代终于开出了花朵,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宋代终于在东亚地区成了具有控制力的贸易大国,宋元时代的造船技术也领先于世界,于是开启了一带一路上属于中国的贸易时代。这个时代虽然在宋代最为繁荣,却是发端于唐代的。

【推荐阅读:《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著/郭建龙 天地出版社&天喜文化】

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两千年丝路兴衰史!

中西之间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从中国出发抵达世界,从历史着眼预见未来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还原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险家等的传奇经历。挖掘中国传世史料中的传奇故事,展现丝绸之路的形成、演变、兴盛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以及中国在丝路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本书带你探索历史,关注现实,思考未来。

摩尼教景教基督教祆教耶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387)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